价值观的重构和社会和谐.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价值观的重构和社会和谐.doc

价值观重构与社会和谐 李策 价值观是一个形而上的东西,属于意识形态范畴,与文化建设相比,似乎它还显得抽象而难以理喻,与和谐社会建设难以扯上什么直接的关系。不错,在初步达到小康以后,我们仍然面临着解决发展和解决公平这样一个两难的课题,这个课题的解决涉及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一系列重大制度的重新安排,透过这样一些有形和无形的制度和政策调整背后,我们似乎又能见到价值观调整的影子。因为人们选择什么,不选择什么,都是依据自己的价值判断做出的。 何谓价值观,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视角对价值观提出自己的解释,简单地讲,价值观是人们关于自身和周围事物的立场、观点、态度的总和,作为一个观念系统,它也成为人们判断是非的价值尺度。在现实生活中,无论是社会的经济、政治、道德和文化领域,还是个人生活,人们的行为普遍受着共同价值的引导。 价值观对社会发展所产生的影响,大体可分为国家层面和社会层面两大范畴。前者主要涉及国家治理所展开的国家与社会、国家与公民的关系,后者主要调整公民与社会的关系。社会层面的价值观异动如何影响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动,早在20世纪韦伯就用基督教文化里的价值观来解释为什么许多基督教发展出资本主义的经济繁荣。韦伯的逻辑是,新教教义所提倡的善是上帝可能选择的对象,把人的性格和行为与其心灵和未来的命运联系起来,宗教教义对的善劝导逐渐延伸为一种世俗的行为准则:勤奋、诚实、严肃、节省金钱和时间,进而衍化了一种资本主义的精神。 国家治理层的价值观对社会变迁更为重要。如果说韦伯从新教伦理中发现了资本主义精神,这不足以解释资本主义为什么能度过重重危机走到今天。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矛盾日渐尖锐,20世纪三十年代经济大危机成为资本主义内部矛盾的总爆发。这充分说明,少数人的富裕,多数人的贫困,最终可能给社会带来灾难。在解决各类社会矛盾的过程中,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也在调整自己的国家治理策略,进而形成了主导社会治理的三大价值观: 一是财富观对市场体制的引导。它是以自由劳动理性组织方式为特征的中产阶级价值观。 二是公平对社会体制的引导。通过累进所得税、关税法、反托拉斯法、劳工法等法制建设,来协调社会利益,实施体制内重塑和社会重组,释放社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 三是权力观对政治体制的引导。法律成为统治者和被统治者公认的社会契约,人人均守法,统治者无限的权力变成了有限的权力,法律框架终于形成,奠定了现代政治体制的基石。 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变迁发韧于民间,又通过国家层面价值观的调整,调整国家政治经济文化权力分配,缓解社会矛盾,形成社会发展成果的共享,从而达成社会安全。 同样是价值观的变革引导社会进步,中国却呈现出自上而下的异动状况。在中国,突破原有的价值观羁绊,引发价值观根本性变革则起始于国家。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基本路线的确立,打破了制约中国发展的最重要的一条禁忌,富裕成为资本主义的代名词。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邓小平对社会主义做出了全新的诠释,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实现共同富裕。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政策变动的一个重要价值取向,就是促进人们更快更好地富裕起来。正是国家层面价值观的调整,催生了民间发展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展是硬道理逐渐成为官方与民间的共识,并由此带来了国家综合经济实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迅速提升。 在发展发展问题上形成的共识,可以说是近20多年推动中国进步的重要文化力量。但仅有发展的共识并不足以解决社会转型过程中所释放的一切压力。由于利益调整所带来的利益分化,计划经济时代出现的社会高度“同质化”已不复存在,取而代之的是社会的组织结构、就业方式、利益群体、生活方式的多样化。因此,有专家提醒,不要以为只要把蛋糕做大就能化解一切矛盾或危机,随着经济的市场化和全球化,政府控制国家经济的能力越来越弱,继续把统治的合法性建立在经济增长上,等于把自己的命运托付给一个自己无法掌握的偶然力量。 进入新世纪,随着小康社会的初步建立,中国政府在国家层面主动进行价值观调整,先后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等指导国家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长远发展的战略原则。科学发展观强调的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它解决的是国家为什么发展?今后怎样长期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突出了民主法治、公平正义、安定有序,充满活力、人与自然和谐相处,这五大要义既是社会建设的长远目标,也是社会治理的价值取向,理应视为社会主义文化合法性建设的一种努力。因为一种制度能否成功,并不仅仅取决于经济基础以及政治法律等上层建筑的成功,而且也在于文化合法性的建立。而文化合法性的建立既基于政治的、经济的合理性,也必然展示道德的力量。这就是说,只有基于共同价值观的政治诉求才能真正调整社会关系、社会结

文档评论(0)

dmz15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