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都镇工业强镇实施方案
前言 2
第一章现实基础 3
第一节 发展现状 3
一、四都镇概况及区位 3
二、取得成绩 3
三、存在问题 6
第二节 面临形势 9
一、优势与机遇 9
第二章 总体思路与目标 11
第一节 指导思想 11
第二节 基本原则 11
一、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 11
二、坚持创新驱动,科技支撑原则 11
三、坚持统一规划,镇园共建原则 11
第三节 建设目标 12
第四节 建设期限 12
第三章 重点任务 15
第一节 抓征地拆迁 15
第二节 抓大项目招商 15
第三节 抓入园项目建设 15
第四节 抓服务配套 15
第五节 抓以输配电为主的产业集群 16
一、输配电产业 16
二、其他机电制造业 16
第六节 建设小企业孵化基地 18
第七节 依靠科技,带动发展 18
第八节 培育企业文化、提升企业软实力 19
第四章 保障措施 21
第一节 组织保障 21
第二节 制度保障 21
第三节 要素保障 22
第四节 服务保障 23
四都镇工业强镇实施方案
前言
人类社会发展经验告诉我们:没有个体的突破,便没有整体的提高。工业经济既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因此,工业化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过程是不可逾越的。从这点出发,振兴四都经济,必须以发展四都工业经济为突破。
自四都工业平台开发建设以来,四都镇党委政府始终以发展为己任,坚持“兴工强镇”战略不动摇。四都工业经济从无到有,由弱变强,为四都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一段时间,四都镇工业化过程将进入加速期,工业结构调整将进入关键期,园区开发建设将进入攻坚期,政府工作将进入创新期。为切实加快推进工业强镇建设步伐,使有限社会公共资源效益最大化,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结合本镇实际,特编制《四都镇工业强镇实施方案》。
本方案是今后一段时间四都发展的行动指南。编制并实施本方案对于四都工业结构调整,转型升级,加快发展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
本方案主要依据①《江山市工业强市实施方案》②《四都镇“十二五”规划》③《四都镇机电工业功能区控制性详细规划》。
本方案实施期限为2013年至2025年。
第一章现实基础
第一节 发展现状
四都机电工业功能区于2005年上半年提出建设,2005年年底开始规划并实施,2006年10月通过规划初审,2009年9月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会审,规划总用地面积361.19公顷。经过几年的发展四都镇的工业经济取得了阶段性的成就,为工业强镇建设夯实了基础,创造了有利的条件。
一、四都镇概况及区位
江山市四都镇地处衢州市区与江山市区中间,江山市域北部,是江山市的“北大门”,距衢州市区与江山市区分别为15公里和10公里,距江山市新火车站8公里,镇北与衢州柯城华墅乡毗邻,西面与常山县招贤镇、青石镇,大陈乡相接,东南接上余镇。四都机电工业功能区交通便捷。杭长铁路客运专线途经四都镇,双江线公路、黄衢南高速公路穿越基地而过。功能区距黄(安徽省黄山市)衢(浙江省衢州市)南(福建省南平市)高速公路衢州南互通口约1000米。可以方便的通过双江线与江山市区和衢州市区相互联系,通过黄衢南高速往南可以快速的到达福建南平、厦门等地,往北可到达杭州、宁波、上海。四都镇域面积42.8平方公里,辖8个行政村,1.5万人口,耕地总面积14796亩,山场面积36000亩。
二、取得成绩
(一)平台面积开发取得较好成绩。四都机电工业功能区于2005年开始规划并实施, 2009年9月通过控制性详细规划会审,功能区规划范围为:东至茹菇垄水库,西靠傅筑园村儒林自然村东侧边界,南邻儒林溪,北与柯城区华墅乡接壤。规划总用地面积361.19公顷,用地范围涉及傅筑园村、江北村、双溪村等。迄今为止,功能区累计开发面积达694.14亩,其中,报经省政府批准农转用工业用地633亩,已供工业用地440亩,待供土地193亩,供地率70%。四都机电工业功能区首期开发建设基本完成。作为我市工业布局“一体两翼”的北翼平台,其经济规模持续扩大;产出效益持续增加,集聚作用与辐射带动效应正逐步增强。相关的数据见表一。
表一园区近4年经济发展相关指标
年份
相关指标 2009 2010 2011 2012 园区总产值(万元) 19847.347 49915 69900 86799 地税(万元) 190.67 139.9 527.5 365.36 国税(万元) 399.61(出口退税66.2万) 2488(出口退税1854万) 4198(出口退税3539万) 8556(出口退税6937万) 出口创汇(万美元) 2620 3357 5393 8772 用工(人) 1124 1228 1676 1867 在“十二五”期间,功能区必将发展成我市北部最具特色、最有活力、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