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一个恰到好处的母亲.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做一个恰到好处的母亲 选择字号:大 中 小 ? 本文共阅读 126 次 更新时间:2014-05-05 23:53:51 进入专题: 母亲 ? ● 吕嘉健 ?      香港乐队 BEYOND有一首粤语歌是我相当喜欢听的:《真的爱你》。每当我听到这首歌时,都会很感动,眼睛潮湿。时常想起我自己母亲的好:在我童年时,她给我严格的品行与文化知性的教育,当我进入少年期之后,她一直给予我自由发展的空间,并且总是默默地关注和支持。正如那首歌词里的表述:“无法可修饰的一对手/带出温暖永远在背后。。。是你多么温馨的目光/教我坚毅望着前路/叮嘱我跌倒不应放弃。。。爱意宽大是无限。。。仍记起温馨的一对手/始终给我照顾未变样。。。春风化雨暖透我的心/一生眷顾无言地送赠。”这首歌叙述的是作者当初学习音乐直至后来成功的过程,母亲虽然并不赞赏儿子沉醉音乐,但依然那样给出她的母爱,宽大无阻,尤其在儿子遭遇挫折时,用温馨的目光鼓励他坚毅前行,叮嘱不要放弃。——BEYOND是幸福的,他有一个春风化雨的母爱的眷顾,全在无言的关注中送出。      中国人的母爱总是获得过度的赞扬。究竟有多少母亲是不合格的,她们有太多的不适宜做母亲的缺陷,却一般没有得到子女和社会的理性认知,而掩盖在母亲之辛劳和泛滥之母爱的背后。在我看来,中国社会存在着不少“超级恋母”的年轻人,这个责任应由他们不合格的母亲来承担。当相当数量的母亲是不合格之时,那么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以及整个社会的存在质量,是值得质疑的。难怪拿破仑说过:“民族的未来取决于它的母亲。”      因为特殊的文化历史原因,中国人尤其值得研究“母亲文化问题”。2002年,北京大学朱滢等人以中国大学生为被试的研究首次发现:与西方人不同,中国人的记忆不仅具有“自我参照效应”(对与自己有关的信息记得格外好),而且对与母亲相关信息也能记得很好,就像是记自己的事一样,出现了“母亲参照效应”。这与西方文化背景下参与者的实验结果大相径庭。对西方人而言,“母亲”与“总统”这个概念是一样的, 都不及被试对与“自我”相关的材料记得更好。中国人独特的“母亲参照效应”说明母亲在中国人“自我”中具有重要位置。从婴儿时建立的依恋,到成年后,“母亲”依然以这种方式存在于中国人的生命里。      为什么母亲对中国人具有独特的意义呢?这与“自我概念”的文化背景有关。“自我”包含与自己有关的个性、身体特征、职业、成就等许多内容。但在不同文化背景下,自我概念表现不一样。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家黑泽尔?马库斯(Hazel Markus)等人曾根据文化差异提出过 “独立型自我”与“依赖型自我”两种自我概念类型。西方文化背景下的人,自我的概念是独立的、个人主义的,他们关注于自身的思想、感受和行动。而在东方文化背景下,个人是一种关系自我,强调的是人与人彼此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依附,尤其看重家庭。对美国人来说,母亲属于自我以外的其他事物,在记忆上并不占有优势。而对中国人来说,自我中包涵有母亲的成分,母亲是“自我”的一部分。一个进一步的实验证明了这个结论:2007年朱滢等人用中西方大学生两组被试进行了“母亲参照效应”的脑成像研究。结果发现:对中国人而言,在自我参照和母亲参照条件下,都激活了腹侧内侧前额叶;但西方人只有自我参照激活了腹侧内侧前额叶。这说明中国人的自我与母亲是住在同一个脑区的,这为中国人独特的“母亲参照效应” 提供了神经生理层面的证据。      多数中国人都会以自己的经验来认同这一结论吧:我们把母亲摆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位置。即使长大成人了,对母亲的情感联结,也早已渗透到个人的认知与行为甚至生理结构中。要追究形成这种特殊的“恋母情结”,只能在中国文化传统的家庭生活中来进行文化分析,我们今日值得提出一个问题:究竟怎样的母爱才是好的?—— 依据上述心理学证据,是否可以推导出中国人的母亲对于子女具有至关重要的良性影响呢?未必。世上有好妈妈,也有不合格的妈妈。无论怎样,因为“依赖型自我”与“母亲参照效应”的巨大作用,怎样做一个恰到好处的母亲,显得极其重要。首先要考察的就是“母爱问题”。      无论在过去或者在今日,做一个母亲其实不需要过度的母爱。恰到好处的母爱最难做到理性与温情的平衡。我想起伟大的儿童教育家之始祖意大利的玛利亚?蒙台梭利(1870—1952),她曾经说过:儿童的正常发展需要三样基本的东西:一个适宜的环境、谦虚的教师和科学的感性材料。—— 一个特殊的儿童教师不能有学校教师通常有的傲慢与偏见,而必须具备一种“理智的沉静”。教师必须沉静,一种深沉的沉静是一种无杂念的、更好的和无阻碍的状态,它是内心清晰和思考自由的源泉。这种沉静由心灵的谦虚和理智的纯洁组成,是理解儿童所必不可少的条件。(《童年的秘密》,P177-178, 京华出版社,2

文档评论(0)

光光文挡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