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陇南市武都区木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甜柿子优良品种引进及良种扩繁
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陇南市武都区木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陇南市武都区木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甜柿子优良品种引进及良种扩繁基地建设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柿子是我国重要的木本粮食树种,属柿科,原产于中国。柿子树的栽培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北宋诗人张仲殊赞美柿子:“味过华林芳蒂,色兼阳井沈朱,轻匀绛蜡裹团酥,不比人间甘露。”
柿子是落叶乔木,其花雌雄异株或杂性同株。喜湿润,耐寒,也耐干旱,忌积水,能在空气干燥而土壤较为潮湿的环境下生长。深根性,根系强大,吸水、吸肥力强,也耐瘠薄,适应性强,不喜砂质土。潜伏芽寿命长,更新和成枝能力很强。而且更新枝结果快、坐果牢、寿命长。树形优美,枝繁叶大,冠覆如盖,荫质优良。入秋部分叶红,果实似火,是园林中观叶、观果又能结合生产的树种,在公园、居民住宅区、林带中具有较大的绿化潜力。柿子味甘、涩,性寒,归肺经。《本草纲目》中记载柿乃脾、肺、血分之果也。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故有健脾涩肠,治嗽止血之功。同时,柿蒂,柿霜,柿叶均可入药。
柿子在陇南种植历史悠久,分布广泛,是群众喜爱的树种之一。项目区位于白龙江河谷,在陇南市武都区段河坝村,海拔1050米,属北亚热带河谷半干旱气候,年平均气温15.6℃,一月份平均气温0.1℃,七月份平均气温23.3℃,≥10℃的有效积温4036.1℃,年降水量413mm,年蒸发量1948mm,相对湿度61%;全年日照时数1533h,太阳年总辐射2103.9Mj/m2,无霜期平均为290d。土壤为山地棕壤,自然含水率3.5%,ph值7.7;土壤有机质17.2g/kg,碱解氮68mg/kg,有效磷31.2mg/kg,速效钾112mg/kg,缓效钾903mg/kg。项目区的气候条件与柿子生长发育所需的气候条件非常吻合,也是柿子的最佳适生区之一。
2.建设单位基本情况
陇南市武都区木一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成立于位于陇南市武都区两水镇河坝村该社现有社员武都区两水镇段河坝村流转土地
3.项目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近年来,我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高,结束了主要农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农民生活显著改善,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同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业发展中存在的农业生产效率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等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也日益突出。这些矛盾和问题,不但阻碍着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严重制约农村经济的发展和农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而且还成为阻碍我国经济市场化进程的一个重要因素。加快农业生产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大力发展优质高效产业,增加特色新品种,改善经济林产品品质,发展规模化、区域化、标准化生产,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竞争力,进行产业化经营,推动传统林业向现代林业转变,己成为我国林业实现两个根本性改变的必由之路。
“三农”问题是一直困扰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之一,牵涉全面小康宏伟目标的实现,而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农民增收是其关键。陇南市是农业大市,农村人口占总人口的89%,是全国和甘肃省最贫困落后的地区之一。该项目的建设与运行,不仅提供农民就业岗位、增加农民收入,还能推动柿子良种化进程,增强陇南柿子竞争力。因而是发展农村经济,落实中央支农政策的需要。
项目建设是维护国家粮油安全,加快木本粮食产业发展的需要。我国是人口大国,耕地有限。利用好土地资源,因地制宜大力发展木本粮食。柿子是我国传统的木本粮食树种,在北方发布广。为此,繁育、推广甜柿子良种,关乎柿子的产量和品质,也关乎我国木本粮食产业发展。
该项目建设地点位于陇南市白龙江中游,而白龙江流域是全国泥石流高发区,生态脆弱,也是生态综合治理和修复区。在该项目的建设无论是从培育柿子良种并推广种植,还是从柿子良种扩繁,扩大柿子林面积,均对加快陇南生态建设具有直接和间接效应。根据初步计算,该项目将对农户提供30万株良种苗木,这些苗木造林并成林后,将对于改善陇南山地局部生态环境建设具有积极的、重要的意义。
总之,该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林业产业发展的有关扶持政策,而且对于壮大区域产业,增加农民收入,改善局部生态环境,都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项目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也是可行的。
4. 生产现状、应用及市场需求
4.1生产现状
目前,全世界每年柿子总产量已超过 200万 吨,并呈现逐渐增多的态势。国际上柿子主要生产国家有日本、韩国、美国、新西兰、意大利、法国、智利等国。 据统计,2013我国柿子产量(干重,下同)为102.57万吨,其中柿子产量在10 万吨以上的省只有3 个,即陕西(产量为19.80 万吨)、山东(产量为15.34 万吨)和河北(产量为14.81 万吨)。而甘肃的柿子产量为1.24 万吨,仅占全国产量的1%。
欧盟于 1996年在农业种质资源的保存项目中,专门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