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稿: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讲解.doc

讲稿: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讲解.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讲 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若干问题 □ 本刊特约报告员 教学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源于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符合民族心理、反映民族特性,具有广泛的民众基础。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把握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突出强调“三个倡导”,引导广大学生牢牢把握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作为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深刻理解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作为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觉遵守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公民层面的价值准则,不断提升价值判断力和道德责任感。 课程内容:1.我国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2.我们党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发展脉络 3.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4.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主要任务 5.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要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个理论性很强的大命题。我们怎样认识和把握呢?不妨先从一些基本概念人手。大家都有这样的体会,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往往要考虑“好不好”“该不该”“是否值得”“有没有意义”,这就是在进行价值分析和价值判断。马克思说过,“价值这个普遍的概念是从人们对待满足他们需要的外界物的关系中产生的”。客体能够满足主体的需要,对于主体而言就有价值,满足需要的程度越高,价值就越大。因此,我们关于价值评判和价值分析的观点的总和,就构成价值观。在日常生活中,“荣辱”“真假”“善恶”“美丑”等等,都是有关价值观的问题。价值观有很多,其中处于支配地位、发挥统摄作用的,就是核心价值观。每个社会都有其核心价值观,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一、我国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国家的核心价值观建设,在时间上是在封建社会和资本主义社会之后,在发展程度上是站在前人的肩膀之上。这是我们所处的历史背景和时代方位。必须研究一下这方面情况,由此才有鉴别和体认,才有继承和超越。 1.我国封建社会的核心价值观 这个问题即我们通常所说的“三纲五常”。所谓三纲,一是君为臣纲,臣民对君主绝对忠诚;二是父为子纲,子女要尽孝道;三是夫为妻纲,妇女要首重贞洁,遵守“三从四德”,这是封建社会君臣、父子、夫妻关系的基本规定,是一套维系社会系统运转的完整体系。“五常”者,仁、义、礼、智、信,是具体的核心价值观,是封建时代每个人安身立命、为人处世的基本价值准则。 “三纲五常”的思想发展经历了两千多年的漫长历程。其萌芽阶段是先秦时期。管子提出,“礼义廉耻,国之四维”。孔子创立儒家学派,提倡周礼,初步提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一整套伦理。孟子的贡献在于,第一次把“仁义礼智”四德作为一个整体提出来。 “三纲五常”正式确立是在西汉时期。这个时代出了一位大儒董仲舒,他总结发展了“三纲五常”的整体概念,提出“君权神授”、大一统等思想,并强调“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一举奠定儒学思想统治地位。 唐宋时期,“三纲五常”思想体系终于发展成熟,战胜了佛、道、法等多种流派,成为封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其标志性的表现是,唐代韩愈提出“天命论”,鼓吹封建纲常。宋代朱熹在“二程”(程颐、程颢)基础上提出“五常之性”说,讲的是“存天理、灭人欲”,奉“三纲五常之理”为“天理”,使之凛然不可侵犯,成为封建制度的基本理论。 明清时期,“三纲五常”思想体系已然根深蒂固,化作牢固的社会文化心理。这个时期,中央政府设礼部,专门执掌礼乐教化的职责,把代表核心价值体系的“礼”,转化为政治生活的典章制度,转化为人们行动的具体规范。明代王阳明号称“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的全能型思想家,讲的是“为善去恶”“致良知”的所谓“心学”,在伦理价值上依然尊奉前人。我们看到,在他身后,由于纲常思想已经浸入意识形态骨髓,至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再没有出现可比肩上述几位前辈的思想家。这从侧面表明,只要社会制度不变革,封建时代的核心价值观问题就已经解决了。 “三纲五常”思想是我国两千多年封建社会超稳定结构的精神支撑,对中国历史和中华民族精神产生过重要影响,儒家思想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包含在其中的许多为人处事的基本准则,对我们有着积极借鉴意义。 今天我们看待封建社会这一套价值观,首先要取其精华。比如,《周易》中所提的“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人生态度,《论语》中倡导的舍生取义、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的优秀品质,《孟子》中强调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独立人格,范仲淹总结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忧患意识,以及“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的民本思想,

文档评论(0)

阿里山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