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氧气吸入技术(一)目的:提高患者血氧含量及动脉血氧饱和度,纠正缺氧。(二)注意事项
1、吸氧操作的注意事项:
⑴用氧前,检查氧气装置有无漏气,是否通畅。
⑵注意用氧安全,做好“四防”:防震、防火、防热、防油。氧气筒距火炉≥5m,距暖气≥1m。
⑶使用氧气时,应先调节流量后插管。停氧时,应先拔出鼻导管,再关闭氧气开关。中途改变流量 ,应先拔出鼻导管,调好流量后再将鼻导管插入患者鼻孔。
⑷氧气筒内氧勿用尽,压力表至少要保留0.5MPa(5kg/cm2)。
⑸对未用完或已用尽的氧气筒,应分别悬挂“满”(“有氧”)或“空”的标志。
⑹用氧过程中,应加强监测,观察、评估患者吸氧效果。
⑺持续吸氧的患者,应保持管道通畅,按要求消毒、更换。
①湿化瓶必须每日更换,湿化液应用灭菌水或当日冷开水。②一次性输氧管每位患者专用,连续使用时每班用75%乙醇棉球擦拭消毒,每日更换或按厂家使用说明更换。③湿化瓶管道48—72小时清洁消毒1次,如有污染、堵塞,及时更换。
2、氧浓度与流量的换算公式:吸氧浓度(%)=21+4×氧流量(L/min)
3、调节氧流量:
轻度缺氧或小儿1~2L/min;中度缺氧2~4L/min;重度缺氧4~6L/min。
4、指导患者:
⑴根据患者病情,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呼吸。
⑵告诉患者不要自行摘除鼻导管或者调节氧流量。
⑶告诉患者如感到鼻咽部干燥不适或者胸闷憋气时,应当及时通知医护人员。
(4)告知患者有关用氧安全的知识。
氧气筒输氧操作技术评分标准
(操作时间:5分钟)
姓名:? 考试日期 : 得 分:
项
目 赋
分 实施要点与标准 分值 扣分
备注 操作前准备 15 用物:⑴输氧用物:医嘱本、输氧卡、氧气筒、氧气架、扳手、流量表、湿化瓶、蒸馏水、无菌杯内盛纱布及通气管、吸氧管、小药杯(内盛清水)、棉签、弯盘、手电筒、剪刀、笔、钟表、手消毒凝胶、医用/生活垃圾桶
⑵停氧盘:纱布、弯盘、棉签 7 2.环境安全:室内无烟火、易燃品、火炉、暖气管 2 3.氧气筒处于备用状态(穿衣戴帽、悬挂“有氧”“四防”)牌标志)。将氧气筒置于氧气架上,系好安全带。 4 4.着装整洁,洗手,戴口罩。 2 评估 10 1.患者意识及缺氧程度,合作程度及心理反应。
2.向患者解释操作目的和配合方法,取得合作。 5
5 操
作
要
点 50分 1.查对医嘱与输氧卡。 2 2.装表:
①开氧气筒总开关→吹尘→关紧。
②装氧气压力表装置→上通气管→湿化瓶内倒入1/3到1/2的蒸馏水→上湿化瓶。
③关流量表开关→开总开关→开流量表开关→检查氧气装置是否漏氧→关流量表开关。
9 3.推氧气筒及用物至患者床旁,对床号、姓名,解释。 3 4.协助患者取舒适体位,检查鼻腔有无分泌物、堵塞及异常,并清洁鼻腔。 3 5.连接吸氧管→开流量表开关→按医嘱正确调节氧气流量。 3 6.检查吸氧管通畅,将鼻塞轻轻插入鼻腔内,妥善固定。 3 7.询问患者感受,交代注意事项。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整理床单位。 4 8.再次核对,记录用氧时间、流量、签名,挂输氧卡。 4 9.整理用物,护理记录,密切观察病情及用氧效果(呼吸、面色、神志)(口述)。 4 10.患者缺氧状况改善,遵医嘱停氧(口述)。携用物至床旁,核对、解释。 4 11.拔出吸氧管,擦净鼻孔周围。 2 12.关总开关→开流量表开关放余气→关流量表开关。 3 13.记录停氧时间、签名。 2 14.整理床单位,分类处理用物,洗手,护理记录。
(报告操作完毕) 4 提问 10 相关知识 10 评
价 15 1.操作准确、熟练。 5 2.无菌观念强,查对规范 5 3.与患者沟通有效,体现关怀。 5 4.每超时1分钟扣2分。 密闭式静脉输液技术(一)目的:
1. 调节和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
2.补充营养,维持正常生理活动所必需的能量。
3. 输注药液,以起到药物的作用,达到控制感染和治疗疾病的目的。
4. 抢救休克,补充血容量,改善微循环,维持血压。
(二)指导患者:(1)告知患者所输药物。(2)告知患者输液中的注意事项。(三)调节滴速的原则:
1.一般成人40—60滴/分,儿童20—40滴/分。
2.对老年、体弱、婴幼儿、心、肺、肾功能不良者以及输注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速度宜慢。
3.对严重脱水、血容量不足、心肺功能良好者输液速度适当加快。
(四)注意事项: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基于LabVIEW的变声器设计报告方案.doc
- 基于kinect的口语手语实时翻译系统—项目申报书报告方案.doc
- 基于Java的人事管理系统文献综述报告方案.doc
- 基于java的仿qq聊天程序的设计与实现(论文)报告方案.doc
- 基于Java的动物换位游戏软件设计报告方案.doc
- 基于java的excel的数据处理文献综述报告方案.doc
- 基于IT服务管理理念的运维管理流程化报告方案.doc
- 基于IEEE802.11a链路仿真专业课程设计报告方案.doc
- 基于GoogleEarth的校园三维地图制作方法-最终定稿报告方案.doc
- 基于GA系统、多元回归与BP神经网络的葡萄酒评价体系报告方案.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