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详解.pptVIP

  1. 1、本文档共1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二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的演变 (一)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地方官制的演变) 4、(2010年北京)图6是一幅古代北京地区的政区示意图。图中反映的地方行政制度实行于 A.西周 B.秦朝 C.汉朝 D.唐朝 * 原因:根本原因:封建经济的分散性,使得割据政权能独立存在。 重要原因:中央集权措施不力,使得割据势力恶性膨胀。 实质:集权与分权都是围绕“权”而进行的,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趋势:地方权力不断削弱,中央权力逐渐加强,到宋代以后,两者的斗争终于尘埃落定,地方势力已无力改变整个中国一统的局面,此后,另一对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的矛盾又突出出来。 材料一 自然经济具有自给自足、排斥社会分工以及生产单位分散,规模狭小等特点。 材料二 唐代宗为求得暂时的安定将河北地区分授给安史降将,封其为节度使,带病平叛的刺史也被奉为节度使,他们名义上是唐朝的藩镇,实际上割据一方,形成藩镇格局的局面。 材料三 自秦始皇建立大一统中央集权制国家以来,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斗争曾长期延续。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 回答(1)地方割据的原因?实质是什么?斗争趋势怎样? 练习1:阅读材料 重难点突破 突破一:对古代中央集权与地方割剧势力之间矛盾和斗争的有关认识 (1)从原因上看,都是由封建统治腐败;中央集权措施不得力;地主割据势力恶性膨胀;封建统治阶级内部矛盾尖锐,争夺政权所导致的。根本原因是封建经济的分散性 (2)矛盾和斗争的最终方式是战争。 (3)性质都是统治阶级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 (4)结果造成了社会的极大混乱,严重影响了人民的生活和生产,破坏、阻滞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重难点突破 练习2、五代十国分裂局面实质上是: A、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替 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并立 C、藩镇割据的延续和扩大 D、统治阶级内部争夺权力的斗争 答案:C 解析:五代十国局面承接着唐末以来的藩镇割据局面。随着唐朝的衰落和灭亡,原来的藩镇局面逐渐形成了后来的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所以说答案应为D项。 难点突破2:关于五代十国时期的历史特点 从政治方面来看,第一,五代十国的统治者,原先都是手握重兵的藩镇将帅,他们都是凭借武力扩大各自的实力夺取皇位的。五代实质上是夺取了中央权力的藩镇所建立的政权,十国则是割据各个地方的藩镇势力的继续,因此,五代十国分裂局面的出现,正是唐朝后期藩镇割据局面的继续和进一步发展。第二,朝代更迭频繁,政局不稳。第三,各派军阀出于自身利益的需要,致使战争不断,赋税苛重,统治黑暗。 从经济方面来看,五代相继统治下的北方地区,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淮河以南的广大地区社会经济得到了显著发展,主要原因是南方各割据政权的统治者大多能采取保境安民,劝课农桑的措施,生产较少受到战乱的干扰和破坏。 练习3、王彦超及诸藩镇人,帝(宋太祖)宴于后苑,酒酣,从容谓之曰:“卿等皆国家宿旧,久临剧镇,王室仰仗,非朕所以优贤之意也。” 彦超喻意,即前奏曰:“……乞骸骨,归丘园,臣之愿也。”(引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二)太祖之“意”是: A、准备赏赐开国宿旧 B、鼓励诸藩为国操劳 C、表白歉意抚慰群臣 D、暗示他们自解兵权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对北宋建立的背景的理解把握。题中宋太祖的言论是理解的难点,大意是不满王彦超等藩镇长官的权力过大,而王彦超的话则较易理解,是解答的突破口,可以借此进一步理解宋太祖的话。此题是针对唐末五代以来的藩镇割据的政治局面而设的,这也是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的主要背景。 ★ 重点突破三:对宋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评价 北宋建立后,宋太祖为巩固君主地位和加强中央集权,针对君弱臣强和兵变割据问题,采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主要有收精兵、实现统兵权和调兵权的分离、削实权、制钱谷等。宋太祖用这些措施,调整了统治阶级内部的关系,铲除了五代以来的分裂割据、兵变换代的主要支柱,从而大大加强了中央集权。这些措施有效地维护了国家的统一,防止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出现,在客观上有利于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历史的进步,也为后来封建国家的统一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但是,北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产生了很大的弊端,主要表现在:第一,兵将分离,使将帅无权,指挥不灵,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强干弱枝”“守内虚外”,削弱了边防,因而边患迭起,时时受到辽、夏的侵扰。第二,使权力分散,机构重叠,官僚机构庞大,形成了“冗官”“冗兵”“冗费”的局面,使北宋成为一个“积贫、积弱”的朝代。 三、高考典题 1、(08海南历史3)刘邦在位末年与众臣歃血为盟,特别诏令:“非刘氏而王者,若无功,上所不置而侯者,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