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激素与人体健康报告方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环境激素与人体健康 摘要:当今世界生态环境问题已经严重危害地球生物的安全,尤其是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影响的环境激素物质。环境激素是继臭氧层破坏、温室效应之后又一全球性的重大环境问题,环境激素是环境中存在的能干扰生物系统或过程产生异常效应的物质,它能干扰生物体内激素,损害人类的生殖机能或引发肿瘤等,对人类的生存与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含有环境激素的化学合成物,在日常生活中比比皆是,环境激素对人类和生物的激素分泌机制造成极大的破坏性,同时给地球生态环境造成巨大威胁,成为人类健康的可怕杀手,防治环境激素的根本对策是杜绝其产生的源头。环境激素的毒性作用潜伏期长,当危害表现时已对物种和生态环境产生灾难性的影响。因此环境激素被视为人们面临的新公害,受到世界各国的高度重视。 关键词: 环境激素 人类健康 危害 防治 环境激素是指外因性干扰生物体内分泌的化学物质,这些物质可模拟体内的天然荷尔蒙,与荷尔蒙的受体结合,影响本来身体内荷尔蒙的量,以及使身体产生对体内荷尔蒙的过度作用,使内分泌系统失调。进而阻碍生殖、发育等机能,甚至有引发恶性肿瘤与生物绝种的危害。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激素活性,广泛存在于环境之中,这些物质具有弱雌激素活性,也是常见的污染物。这类物质主要包括:①杀虫剂,如DDT、氯丹等;②多氯联苯PCBs和多环芳烃PAHs;③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烷基苯酚类化合物④塑料添加剂,如塑化剂;⑤食品添加剂,如抗氧化剂。 天然雌激素是从动物和人尿中释放出来的一些性激素,如孕酮、睾酮等。合成激素包括与雌二醇结构相似的类固醇衍生物,这些物质主要来自口服避孕药和促家畜生长的同化激素。 这类物质是某些植物产生的,并具有弱激素活性化合物,以非甾体结构为主。这些化合物主要有异酮类、木质素和拟雌内醇,产生这些化合物的植物有豆科植物、茶和人参等。由农药直接造成鸟类的灾害最明显的就是蛋壳变薄的现象。DDT禁用以后,蛋壳薄化现象稍微缓和,部份鸟类的数量反有增加的倾向,但是近来又发现有机农药及工业化学物质等环境荷尔蒙,造成鸟类孵化个体的生殖器官异形、骨胳异常、甲状腺功能异常、雌雄同体的鱼,还有一些动物的双性化,雄的个体数大量减少,以致二只雌的共同养育下一代,且雌的雄性化,雄性生殖器短小化等现象。 环境激素这类物质的聚焦研究其实起步甚晚1972年,世界卫生组织对“有激素作用的化学物质”进行了研究总结,指出了化学物质的激素作用。 1995年,美国政府设立了环境激素工作组,并于1996年建立了食品中内环境激素的筛选方法。同期,日本通产省成立“外因性物质的激素作用的调查研究委员会”,接着厚生省着手于研究环境激素问题,并对已有的化学物质进行筛选毒性测试。 1998年美国环保署分四组对86000种物质进行筛选,以进行影响分析。经济合作开发组织提出今后工作的主要目的之一是开发检测环境激素物质的检测技术并协调各国的活动近几年,在美国学术界又有荷尔蒙活性物(Hormonally Active Agents,简称HAAs)的称呼。其中内分泌干扰物质的范围亦包括部分实验室所刻意制造出来的化学物质或是医界用以模拟代替生物激素的合成物(1950年代以后医学界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工合成药物可以仿造天然激素的功能,如口服避孕药)、动物体激素(如畜牧业与水产养殖业为了大幅增高产量所使用的雌激素和生长素)、植物型雌性激素(如大豆异黄酮或黄酮类化合物)、农药(如DDT)以及化工业制品(如人造树脂、合成树脂、界面活性剂、塑料原料)等化学物质。 环境激素的防治治理途径; 1、尽量减少使用一次性用品 2、在日常生活中尽量使用布袋、菜篮子等 3、选用简单包装的或大瓶、大袋包装的食品; 4、不用聚氯乙烯塑料容器在微波炉中加热; 5、不用不合格的塑料奶瓶; 6、不用泡沫塑料容器泡方便面或饮用热水; 7、多用肥皂,少用洗涤剂; 8、少用室内杀虫剂; 9、简化房屋装修; 10、回收废旧电池; 11、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12、避免食用近海鱼; 13、消费肉类要适度; 14、多食用谷物和黄绿叶菜。 参考文献: 邓万刚,常春荣,耿建梅《环境·健康·发展》[M].吉林人民出版社,2010.? ?包国章.环境激素生态研究进展〔M〕.沈阳:生态学杂志社,2001,20(5):441 曾北危.环境激素〔M〕.北京:第1版,化学工业出版社赵肃、段志文、金焕荣、张越,乙烯利的致突变作用研究 癌变·畸变·突变 1999年第11卷第2期 《环境激素与健康》-------科学出版社-------【日】筏人?著??魏春燕?译 郭艳英,段昌群,杨良.2004.环境激素研究进展探讨.云南环境科学,23(3):12-15 陈正夫,朱坚,周亚康等.2004.环境激素的分析与评价.

文档评论(0)

风凰传奇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