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世宗教伦理与商业精神要点.pptVIP

  1.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龙场悟道”, 春,至龙场。 先生始悟格物致知。……时瑾憾未已,自计得失荣辱皆能超脱,惟生死一念尚觉未化,乃为石椁自誓曰:‘吾惟俟命而已!’日夜端居澄默,以求静一;久之,胸中洒洒。……因念:‘圣人处此,更有何道?’忽中夜大悟格物致知之旨,寤寐中若有人语之者,不觉呼跃,从者皆惊。始知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乃以默记《五经》之言证之,莫不吻合,因著《五经忆说》。 ……其后谪官龙场,居夷处困,动心忍性之余,恍若有悟,体验探求,再更寒暑,证诸《五经》、《四子》,沛然若决江河而放诸海也。然后叹圣人之道坦如大路,而世之儒者妄开窦径,蹈荆棘,堕坑堑,究其为说,反出二氏之下。  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  1、知中有行,行中有知。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不能分为“两截”。他说:“知行原是两个字,说一个工夫”。从道德教育上看,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知而不行”,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这是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道德意识离不开道德行为,道德行为也离不开道德意识。二者互为表里,不可分离。知必然要表现为行,不行不能算真知。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如果不去行动,不能算是真知。王守仁认为:良知,无不行,而自觉的行,也就是知。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  2、以知为行,知决定行。王守仁说:“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工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他的意思是说,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按照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良知的工夫。在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符合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 “良知”的完成。 5)朱陆异同——新儒家分化的社会意义 朱熹强调:“义利之辨” 陆九渊教化不仅针对士,同时包括其他社会阶层: 若其心正、其事善,虽不曾识字亦自有读书之功。其心不正、其事不善,虽多读书有何所用?用之不善,反增罪恶耳! 强调“复其本心” 格物致知:推究事物的原理法则而总结为理性知识 王阳明的“致良知”即是在实际行动中实现良知,知行合一 其以“四民”为立教对象: 你们拿一个圣人去与人讲学,人见圣人来,都怕走了,如何讲得行?须做得个愚夫愚妇,方可与人讲学 我这里言格物,自童子以至圣人,皆是此等工夫。但圣人格物,便更熟得些子,不消费力。如此格物,虽卖柴人亦是做得,虽公卿大夫以至天子,皆是如此做。 以化俗为任,随机指点农工商贾,从之游者千余。秋成农隙,则聚谈学,一村毕,又之一村。 中国商人精神 1、明清儒家的“治生”论 宋儒先生口不言利,而许鲁斋乃有治生治论。盖宋时可不言治生,元时不可不言治生,论不同而意同。所谓治生者,人已皆给之谓,非瘠人肥己之谓也。明人读书却不多费钱,今人读书断不能不多费钱。 治生是为了保持自己的人格尊严 苟非仕而得禄,及公卿敬礼而周之,其下耕贾而得之,则财无可求之道。求之必为小人之为矣。我之以贾为生者,人以为辱其身,而不知所以不辱其身也。 衣食足而后责成礼节,先王之教也。先办一饿死地以立志,宋儒之教也。饿死二字如何可以责人?岂非宋儒之教高于先王而不本于人情乎?宋有祠禄可食,则有此过高之言。元无祠禄可食,则许鲁斋有治生为急之训。 2、新四民论——士商关系的演变 讨论:你眼中的士与商的关系? 新安程君少而客于吴,吴之士大夫皆喜与之游。……古者面四民异业,至于后世而士与农商常相混。……程氏……子孙繁衍,散居海宁、黟,无虑数千家,并以读书为业。君岂非谓士而商者欤。 大江以南,新都以文物著。其俗不儒则贾,相代践更。要之,良贾何负宏儒。 四民之业,唯士为尊,然无成则不若农贾。 安徽新安: 大江以南,新都以文物著。其俗不儒则贾,相代若践更。要之,良贾何负宏儒。 3、商人与儒学 明清世代出现了大批的“商业书” 《一统路程图记》、《商程一览》、《士商要览》、《路程要览》、《天下路程》、《示我周刊》、《三台万用正宗》、《商贾便览》、《鼎镌十二方家参订万事不求人博考全编》、《五刻徽郡释义经书士民便用通考杂字》、《新刻增订释义经书世事通考杂字》 小说的兴起起推动作用 16世纪商人主动参与儒学 我朝薛文清、吴康斋、陈白沙诸人皆讲学,然亦只是同志。……何尝召集如许人?唯阳明之学自足耸动人。……而后世人才,动辄欲效之。呜呼!几何其不贻讥于当世哉!阳明同时湛甘泉者,在南太学时讲学,其门生甚多。后为南宗伯(甘泉1533年升南京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