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高考语文诗歌鉴赏专题(实用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诗歌鉴赏专题 考纲要求: 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2.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考情分析: 取材多样化 题材丰富多彩 考察方式多样 考察综合程度高 目标达成:能读懂--会鉴赏--精表达 ★★读懂诗词 ——诗歌鉴赏专题之一 【学习目标】 1.掌握读懂诗歌思想内容的一些方法。 2.能够进行能力迁移,读懂诗歌。 【简介方法】 ▲做到两看——远看、近看 远看: 一看要求,明取材 1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宋词/元曲,回答问题。(8分) 二看标题,明意思 《邯郸冬至夜思家》白居易 三看作者,明风格 《山居即事》王维 四看注释,明缘由 《江阴浮远堂》戴复古((注)戴复古:字式之,号石屏,南宋后期爱国诗人。) 五看题干,明暗示。 《望江南 超然台作》苏轼 “请从情与景的角度对这首词作赏析。” 近看: 一看意象,明意境 《雨霖铃》柳永 二看诗眼,明情感 《声声慢》李清照 三看典故,明深意 《永遇乐》辛弃疾 ▲根据诗歌题材考虑思想感情 1.山水田园诗:隐逸恬淡,热爱自然,歌颂劳动; 2.边塞军旅诗:报国建功,思乡怀人,战争残酷; 3.咏物言志诗:托物言志,抒发理想,一展胸襟; 4.怀古咏史诗:借古喻今,以鉴来者,意在当下; 5.赠友送别诗:依依深情,离愁别恨,勉励安慰; 6.羁旅行役诗:思乡怀远,孤独漂泊,天涯一人。 【课堂演练】 1.阅读下面两首唐诗,按要求作答。(2010年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送蜀客 雍陶 峡口花飞欲尽春, 剑南风景腊前春, 天涯去住泪沾巾。 山鸟江风得雨新。 来时万里同为客, 莫怪送君行较远, 今日翻成送故人。 自缘身是忆归人。 《峡口送友人》一诗描写了什么时节的景色?它是通过哪个意象表达出来的? 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什么共同的情感? 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年福建卷)   武夷山中(宋)谢枋得      【注】谢枋得:宋末信州(今属江西)人,曾力抗元军,兵败后隐居福建。后被胁迫至燕京,绝食而死。   十年:宋德祐元年(1275),诗人抗元失败,弃家入山。次年妻儿被俘,家破人亡,至作此诗时将近十年。 这首诗体现了诗人什么样思想感情? ①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②这首诗或某一联、某一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象? 【答题步骤】 ①概括景物营造的氛围特点。(时间+地点+特征) 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明净绚丽、幽静深寂等。 常用术语:寥廓、雄奇、开阔、旷远、悲壮、悲凉、凄清、阴冷、幽静、萧条、荒凉、冷落、衰败、孤寂、恬静、闲适、缠绵、清新、明丽、绚丽、壮丽、秀美、恬淡、朦胧、淡雅。 ②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 ③分析作者表现的思想感情。 【典型例题】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 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注释:苗发、司空曙是李益诗友。 问:“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两句渲染了什么样的氛围?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参考答案:(步骤1)渲染了清冷幽静的氛围,(步骤2)竹枝上的露珠在微风吹拂下不时滴落,打湿了台阶上的青苔。(步骤3)表达了作者孤单、寂寞和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课堂演练】 (2012山东卷)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吴松道中二首(其二) 晁补之 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问: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 【巩固练习】(《语文基础知识积累》P186) 江宁夹口三首(其三)王安石 落帆江口月黄昏,小店无灯欲闭门。 侧出岸沙枫半死,系船应有去年痕。 舟下建溪 (宋) 方惟深 客航收浦月黄昏,野店无灯欲闭门。 倒出岸沙枫半死,系舟犹有去年痕。 问:两首诗的首句均用了“月黄昏”三个字,且用意基本相同。请问,两诗借此营造的是一种什么氛围?表达的又是怎样的心绪? ◆第二种类型 【提问方式】 ①这首诗歌是如何描写景物的

文档评论(0)

我是追梦人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