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十年的诗歌发展状况1教案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7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朱自清 朱自清诗歌大都收集在《雪潮》、《踪迹》中。作为诗人,他的诗歌创作主要集中在1919——1926年间,前后不过七年。是做总共五十首左右,但写作态度严谨,讲究质量,很少粗制。所著合编为《朱自清全集》。朱自清是近代最有影响的散文家之一,他对建设平易、抒情、本色的现代语体散文,作出了贡献。朱自清散文有写景文、旅行记、抒情文和杂文随笔诸类。 朱自清 他先以缜密流利的《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荷塘月色》等写景美文显示了白话文学的实绩。 继以《背影》、《儿女》、《悼亡妇》等至情之作,树立了文质并茂、自然亲切的“谈话风”散文的一种典范。最后以谈言微中、理趣盎然的杂感文实现了诗人、学者、斗士的统一。1948年朱自清患严重的胃病,6月18日在《抗议美国扶日政策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宣言》上签字,8月12日因胃穿孔在北大医院去世。 《仅存的》 发上残留的余香里, 我看见渺茫的昨日的影子—— 远了,远了。 《东风里》 掠过我的脸边, 星啊星的细雨, 是春天的绒毛呢 湖畔诗社于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它是五四运动的产儿,其前身是晨光社,受到朱自清等文学前辈的指点,起名于汪静之的诗《晨光》。湖畔诗社没有固定的组织和章程,其成员绝大多数是浙江第一师范学校的学生。除了最初成员汪静之、潘漠华、冯雪峰、应修人外,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后来也加入了“湖畔诗社”,他们经常在一起探讨诗歌,畅谈理想,并结下了深厚的友谊。此后又追认柔石为社友。 他们的作品以抒情短诗为主,表现了新文学运动初期刚刚挣脱封建礼教束缚的天真烂漫的青少年对美好自然的向往和对幸福爱情的憧憬,独具一种单纯、清新、质朴的美。朱自清说:“真正专心致志做情诗的,是‘湖畔’的四个年轻人。他们那时候差不多可以说生活在诗里。潘谟华氏最凄苦,不胜掩抑之致;冯雪峰氏明快多了,笑中可也有泪;汪静之氏一味天真的稚气;应修人氏却嫌味儿淡些”(《〈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扼要地道出了各人诗作的特色。 惠的风 雅洁的蝶儿, 薰在蕙风里: 他陶醉了; 想去寻着伊呢。 他怎寻得到被禁锢的伊呢? 他只迷在伊底风里, 隐忍着这悲惨而甜蜜的伤心, 醺醺地翩翩地飞着。 《蕙的风》是一首抒情诗,它所表现的是抒情主人公对他的情人深深的思恋,和思恋而又不能相逢的惆怅的情感。诗作运用象征的手法,以蕙花的象征抒情主人公的情人———位被锁在深宅大院里的深闺怨妇,以花的香气象征姑娘的恋人,而那禁锢着花蝶不能香灰的高强,则象征着阻挡青年男女相爱的封建势力。名里是写花,暗里是写人,借写花而写人,通过对蕙花样温馨的情人的不幸处境的描写,表现出事情主人公由衷的   思慕、忧伤和对封建势力的怨愤之情。 诗作中(幽香)和 (蝴蝶)这两个意象用得非常好,既是花香,就一定会飘出园外,既是蝶儿就必然要飞向花朵,这里所象征的正是热恋之中的那种魂牵梦绕的情景,男女双方可以相互感觉到对方的气息,相距近在咫尺,却没有办法见面,此既所谓(身无彩风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他们只能陶醉在温馨之中,而由于距离之近,就更增添了内心的思慕之情。诗人选择蕙花和蝶儿为意象,来表现男女之间的爱情,不仅有文学传统的借鉴,也是有生活依据的 ,但这生活是经过作者提纯了的。诗人把男女之间这种最珍贵的感情,表现诗如此的淳朴、美妙而又浓烈,自是有他独到的匠心。   诗人在〈在作诗之序次〉中曾说:“作一首好诗必须思密想过,并不是不加思索的随便涂鸦的。感情是文学最要紧的元素,但只有想象能够使感情光辉灿烂……没有想象的文化作品,可说是死的,和照相一样”。是的,那将缺少一种灵动。在本诗中会更好的验证! 湖畔诗人 1922年 3月在浙江杭州成立。成员为冯雪峰、应修人、潘谟华、汪静之4人。稍后,有魏金枝、谢旦如(澹如)、楼建南(适夷)等人加入,后来就把这一文学社团的创作风格称为湖畔诗派。他们曾先后出版冯、应、潘、汪的诗合集《湖畔》(1922),冯、应、潘的诗合集《春的歌集》(1923),汪静之诗集《蕙的风》(1922)和《寂寞的国》(1927)等。1925年 2月创办小型文学月刊《支那二月》,仅出2期。接着五卅运动发生,因各人思想变迁,湖畔诗社便不复存在。 汪静之 汪静之(1902-1996),我国现代著名作家、诗人。他从小勤奋好学,谙熟古典诗歌。青年时在学校受到《新青年》新思潮影响,开始学写白话诗文。20岁认识应修人,相互通信,成为诗友。1922年,汪静之介绍潘漠华、冯雪峰和应修人认识。四人满怀着对文学纯真的爱走到了一起。应修人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