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罪犯心理矫治概述教案解析.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 * 第一单元 罪犯心理矫治概述 李坚 本单元主要内容 1、罪犯心理矫治的历史与发展 2、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工作开展及现状 3、罪犯心理矫治的概念、特征、作用 一、国外罪犯心理矫治的历史与发展 罪犯心理矫治产生的社会背景: 中世纪:对生命与肉体的摧残——报复主义的阴霾 视犯罪为恶魔缠身,残酷地使用生命刑、肉体刑的行刑方式,欲将犯罪人置于死地而后快。 罪犯心理矫治产生的社会背景: 报应、威慑与矫正—自由刑的光芒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启蒙思想的兴起,在自由、平等、人道主义的旗帜下,以剥夺或限制人身自由为主要内容的自由刑一步步登上了历史舞台,罪犯矫正作为这一舞台上的重要角色而确立了自己的地位。 罪犯心理矫治产生的社会背景: 切萨雷·贝卡利亚(1738-1794),意大利经济学家、法理学家,代表性著作为《论犯罪与刑罚》。 贝卡利亚重视犯罪于刑罚之间的理性关系,主张只有法律才能规定犯罪于刑罚,刑罚的目的是预防,不应是对付社会某一成员的暴力行为 “刑罚不是为了复仇,而是为了减少犯罪和改善犯罪人” 罪犯心理矫治产生的社会背景: 龙勃罗梭(1836—1909)意大利犯罪学家、精神病学家,刑事人类学派的创始人 “善良的人与邪恶的人的性格,同他们的生理、骨相有关”。为了进一步证实这一见解,龙勃罗梭对一名汪洋大盗的尸体进行解剖,发现头骨中央有一个明显的凹陷处,这为原始人类和动物才有 罪犯心理矫治产生的社会背景: 菲利(Enrico Ferri,1856—1929)意大利著名犯罪学家 罪犯是一个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医治的道德(我愿意再加上生理)病人,我们必须对他适用医学的主要原则。 心理学、精神病学家对罪犯心理矫治的贡献——方法及技术 弗洛依德(1856—1939)建立了精神分析学说。 潜意识 人格理论 矫治心理障碍的主要思想基础与途径 人们公认,心理治疗这一名词源于精神分析法。 行为矫正 华生(1878—1958)为代表的行为主义全力关注环境事件与行为间的联系,认为人的行为都是经过经验学习而来的,也可以通过经验学习加以改变。因而行为治疗也就成了行为主义治疗方法的代名词。行为矫正有许多具体技术和方法,如系统脱敏法、厌恶疗法、模仿疗法、结合控制疗法等。相对来说,它们简洁明确、易于操作、便于推广。50年代以来,华生的后继者在坚持行为主义基本观点的同时也重视内在的认知作用,因而丰富了行为治疗的内容,使其得到广泛的运用。 20 世纪20 年代左右,罪犯心理矫治在西方国家普遍进行。 二十世纪三十年代,受心理学和医学观点的影响,加上心理矫治技术的支持,康复(亦称医治)模式进入监狱的矫正体系。该模式理论观点是“有罪亦有病”,主张将监狱改造成矫治罪犯心理疾病与行为障碍的治疗机构,矫治的目的是转变罪犯的个性和适应性。因此犯人一入监即对其进行调查、诊断、分类、拟定个别化的矫治方案,实施药物治疗、咨询辅导、教化课程以及技能训练,再结合累进制度,让表现好的犯罪人获得假释,提前出狱。 罪犯心理矫治进一步发展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回归模式产生 监狱工作应集中在治疗改造而不仅仅是监禁;犯人在民主的团体活动中确立和实现自我的改造治疗目标;人道主义目的高于日常工作;考虑犯人的个人特点实施咨询辅导,给予犯人相当的灵活性。结合对罪犯采用多种重返社会方案,如提前释放、工作释放、学习释放和探亲释放等,这一模式得到迅速的承认并在矫正机关中得以实践和发展。 西方国家罪犯心理矫治的特点 1、对罪犯开展心理矫治的机构多样化 2、对罪犯心理矫治的目的性明确,帮助罪犯适应监狱环境,改变其认知结构,矫正不良行为,加强自我控制能力,帮助罪犯改善人际关系,帮助罪犯疏导情绪,对罪犯进行危机干预,治疗服刑期间轻度精神病。 3、注重保障罪犯权利 4、罪犯心理矫治人员专业化 二、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历史与发展 我国某监狱,随机调查1153名服刑人员心理健康状况(SCL-90) 800人(69.38%)心理异常,696人(60.36%)的心理问题达到了严重程度 我国罪犯心理矫治的历史与发展 1981年,全国第八次劳改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用心理学等科学知识改造罪犯 1987年,上海市少管所率先在未成年罪犯中开设全国第一家心理诊所。 1991年,黑龙江监狱系统率先开展以心理测验和心理咨询为主要内容的心理矫治工作试点。 1994年,司法部创建文明监狱标准中,开展罪犯心理矫治工作作为申报现代化文明监狱的必备条件之一。 我国监狱罪犯心理矫治具体工作开展及取得成绩 1、建立工作网络,并组建专业心理矫治队伍。 2、罪犯心理测量和评估工作正在深入。 3、罪犯心理健康教育成效显著。 4、罪犯心理咨询初具规模。 5、罪犯心理治疗已经开始起步。 6、对罪犯进行心理危机干预。 我国罪犯心理矫治工作存在问题 1、我国罪犯心理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