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1、(2013福建)以下选项能够正确反映唯物主义三种基本形态演进顺序的是 ①存在就是被感知 ②人士机器,思想是人脑的特性 ③世界是一团永恒的活火 ④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A.③→④→② B.②→③→④ C.③→②→④ D.②→①→③ 2、(2013重庆)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中国军民奋起抗战。随着双方力量的此消彼长,1945年中国取得抗战全面胜利。1972年中日建立外交关系。1995年日本首相村山富市发表谈话,承认侵略并道歉。2013年日本首相安倍晋三提出,“侵略”的定义在学术界或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在国与国的关系中,从不同角度看这一问题的结论也不同。安倍晋三的言论意在为日本的侵略历史翻案,体现了其 A.否认历史客观性的唯心主义观点 B.历史认识中的主观能动性思想 C.关于真理的具体性、条件性思想 D.英雄创造历史的唯意志主义观点 3、(2013天津)近年来,人类对物质世界的探索不断取得新的进展,2012年3月,大亚湾中微子实验国际合作组织宣布发现了一中新的中微子振荡,有助于破解反物质消失之谜,2013年3月,清华大学和中国科学院联合宣布首次在实验上观测到量子反常霍尔效应,被誉为“一个诺贝尔奖级别的发现”。科学家的这些发现再次证明 A.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B.存在就是被感知 C.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 D.哲学源于对世界的惊异 时代精神的精华 *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二课 百舸争流的思想 1、 哲学的基本问题 2、 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3、 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一、阅读教材、夯实基础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2、为什么说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考点一 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它包括两个方面: 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可划分为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二、基本知识要点梳理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成为哲学基本问题的根据(为什么?) 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③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二、基本知识要点梳理 三、备考提示 在理解和表述哲学基本问题的内容上要注意纠正几个误区。 误区1:“对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提醒: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是对哲学基本问题的第一方面内容的不同回答,而不是对整个哲学基本问题的不同回答 误区2:“对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的不同回答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提醒: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思维能否反映存在的不同回答,而不是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的不同回答。 误区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提醒: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对这一问题作出科学的回答,既明确指出物质决定意识,又看到意识的能动性,我们称之为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问题。 误区4:“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思维能否反作用于存在(或意识能否反作用于物质)的问题”。 提醒:两个问题的内容不一样,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是指思维能否正确认识(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并没有包含思维能否影响(反作用)存在的问题。 误区5:“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提醒: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是对思维与存在的关系的不同回答,思维与存在的关系本身不能划分各种哲学派别。 误区6:“唯物主义者都坚持可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创造竞争优势人力管理战略经典培训讲解.ppt
- 春风化雨:关怀宿舍成员,化解宿舍矛盾讲解.ppt
- 次贷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对中国的影响讲解.ppt
- ()3.1回归的基本思想及其初步应用(三)【人教A版】讲解.ppt
- 从社会矛盾中提炼研究课题的方法讲解.ppt
- (1.建设法规修订)(上课讲课用)讲解.ppt
- 从一道高考题看高考题的设计与干扰讲解.ppt
- (2.2.2用样本数字特征估计总体数字特征(标准差、方差)讲解.ppt
- (3已校对)Lecture5-Communication___CoachingandConflictskills讲解.ppt
- 从中学数学课程的变化看数学课程的价值取向讲解.pp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