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二 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 依法治国 法律的特征 1、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中考题、经典题练习 A在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B只有高官才受宪法和法律的约束 C我国坚持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D任何人,不论其职位高低、功劳大小,都不能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 * 本资料来自于资源最齐全的21世纪教育网 在国家政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更体现在它所规定的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方面。 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五条 1、依法治国的含义。 2、并能识记依法治国的意义。 3、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及联系 4 作为公民该如何做到依法治国 一、依法治国 (一)含义: 依法治国就是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解读依法治国 领导者: 主 体: 客 体: 依 据: 目 的: 本质: 核心: 中国共产党 人民群众 国家事务、经济文化事业、社会事务 宪法和法律 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 崇尚宪法和法律的权威 依宪治国 宪法的地位和作用 1、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2、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 3、宪法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普通法律是根据宪法制定的,是宪法的具体化。 “母法” “子法” 宪法 基本法律 行政法规、规章 地方性法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 1、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2、依法治国,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3、依法治国,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实现国家 长治久安的重要保证。 4、依法治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基本保证。 5、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二)意义 有法可依(前提) 立法(制定法律) 有法必依(中心环节) 政府依法行政 公民自觉守法 执法必严(关键) 严格执法 违法必究(有力保障) 追究法律责任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三)依法治国的基本要求 有法可依 有法必依 执法必严 违法必究 前提 中心环节 关键 有力保障 法律是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的行为规范 法律是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的 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重要环节:依法行政 (立 法) (守 法) (执 法) (追 法) 1--------执法必严 2--------有法可依 3--------违法必究 4--------有法必依 (四)为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 国家: ①要建立完备的法律体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 ②政府及其工作人员要依法行政,依法办事,使国家的各项管理活动依法进行。 ③加大普法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意识,增强公民的法制观念; 公民: ①要增强法制观念,提高法律意识。 ②自觉学法、懂法、守法、用法,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依法维护国家利益,依法规范自身行为,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 1、(2009年江西 多选)2009年2月28日,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该法在制定过程中,共征得社会公众意见1.1万条,全国人大常委会还举行了食品安全法草案立法论证会。这说明( ) A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 B人民代表大会制是我国的根本制度 C执法必严是依法治国的关键 D全国人大是最高权力机关,行使最高立法权 AD 2、(2010年江西 单选)下列体现依法治国前提的是( ) A、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 B、全国人大常委会对食品安全法的实施进行执法检查 C、社会各界人士积极为《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建言献策 D、为推进“平安重庆”建设,重庆市开展“打黑除恶”专项斗争 A ①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②法律惩治违法犯罪;③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等。 拓展:除了选项所列的观点,你认为材料还说明了哪些观点? 4、(多选)2010年9月9日,山东枣庄市中级人民法院对浙江省委原常委、省纪委原书记王华元受贿、巨额财产来源不明一案作出一审判决,认定王华元受贿罪,判处死刑,缓期二年执行,剥夺政治权利终身,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这说明( ) ACD * 本资料来自于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