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表面精度(表面粗糙度) 影响零件的耐磨性。 影响配合性质的稳定性。 影响零件的疲劳强度。 影响零件的抗腐蚀性。 影响零件的密封性。 对零件的外观、测量精度、表面光学性能、导电导热性能和胶合强度等也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 2.取样长度l(新标准中用lr):指在轮廓总的走向上量取的用于测量或评定表面粗糙度所规定的一段基准线长度。应与表面粗糙度的大小相适应。规定取样长度是为了限制和减弱表面波纹度对表面粗糙测量结果的影响,一般在一个取样长度内应包含5个以上的波峰和波谷。表面越粗糙,取样长度就越大。 3.评定长度ln(新标准中用ln): 在评定或测量表面轮廓时所必须的一段长度。评定长度可包括一个或多个取样长度。表面不均匀的表面,宜选用较长的评定长度。通常评定长度一般按5个取样长度来确定。如下图 轮廓最大高度Rz 在取样长度内,轮廓各个高极点至中线的距离称为轮廓峰高,最大的距离称为最大轮廓峰高Zp;轮廓轮廓各个低极点至中线的距离称为轮廓谷深,最大的距离称为最大轮廓谷深Zv; 轮廓最大高度是在一个取样长度内,最大轮廓峰高Zp和最大轮廓谷深Zv之和,即: Rz=Zpmax+Zvmax 选择原则如下。 ① 如没有特殊要求,一般选用幅度参数。推荐优先选用Ra值,因为Ra能充分反映零件表面轮廓的特征。 在Ra=0.025~6.3?m范围内,优先选用Ra,因为在该范围内用轮廓仪能很方便地测出Ra的实际值。在Ra>6.3?m和Ra<0.025?m范围内,即表面过于粗糙或过于光滑时,用光切显微镜和干涉显微镜测量很方便,多采用Rz。 当表面不允许出现较深加工痕迹时,为防止应力过于集中,或要求保证零件的抗疲劳强度和密封性时,须选用Rz。 当零件材料较软时,因为Ra一般采用触针测量。 当测量面积很小时,如顶尖、刀具的刃部、仪表的小元件的表面,可选用Ry值.。 ② 附加参数一般不单独使用,对有特殊要求的少数零件的重要表面,需要控制RSm的数值;对于有较高支承刚度和耐磨性的表面,应规定Rmr(c)参数。 3.3 表面粗糙度的符号及其标注 1.表面粗糙度符号和代号 2.表面粗糙度的标注 3.表面粗糙度代号在图样上的标注 ★螺纹工作表面需要注出粗糙度代号而图形中又未画出螺纹牙型时,其粗糙度代号必须与螺纹代号一起注出。 用样板比较时,可以用肉眼判断,也可以用手触摸感觉,为了提高比较的准确性,还可以借助放大镜和比较显微镜。这种测量方法简便易行,适于在车间现场使用,常用于评定中等或较粗糙的表面。 例.检测台阶平面和半月形端面的表面粗糙度 上、下台阶平面 上、下半月形端面 例:检测Φ18㎜圆柱孔的表面粗糙度 二、光切法 光切法就是利用“光切原理”来测量零件表面的粗糙度;工厂中常用的光切显微镜(又称为双管显微镜),就是根据光切原理制成的测量粗糙度仪器。 光切法常用于测量表面粗糙度的Rz值。 光切显微镜 三、干涉法 干涉法就是利用光波干涉原理来 测量表面粗糙度,使用的仪器叫做 干涉显微镜。 通常干涉显微镜用于测量Rz 与Ry参数,并可测到较小的 参数值,一般测量范围是0.05~0.8μm。 四、感触法(针触法) 感触法可以通过测量描绘出被测表面的实际轮廓线,并通过电信号的放大和处理测得表面粗糙度的主要评定参数值,多用于测量Ra值(0.025~5um)。 感触法的工作原理是利用金刚石触针在被测表面上等速缓慢移动,由于实际轮廓的微观起伏,迫使触针上下移动,该微量移动通过传感器转换成电信号,并经过放大和处理得到被测参数的相关数值。按照针描法原理测量表面粗糙度的常用量仪有电动轮廓仪。 图5-18 针触法测量原理框图 任务2:改正下图中表面粗糙度标注上的错误 表3-7 表面粗糙度的表面特征、经济加工方法及应用举例 表面微观特性 /μm 加 工 方 法 应 用 举 例 表面 粗糙 微见刀痕 ≤20 粗车、粗刨、粗铣、钻、毛锉、锯断 半成品粗加工过的表面,非配合的加工表面,如轴端面、倒角、钻孔、齿轮和带轮侧面、键槽底面、垫圈接触面 2.常见加工方法的表面粗糙度 半光表面 微见加工痕迹 ≤10 车、刨、铣、镗、钻、粗铰 轴上不安装轴承、齿轮处的非配合表面,紧固件的自由装配表面,轴和孔的退刀槽 微见加工痕迹 ≤5 车、刨、铣、镗、磨、拉、粗刮、滚压 半精加工表面,箱体、支架、盖面、套筒等和其他零件结合而无配合要求的表面,需要发蓝的表面等 看不清加工痕迹 ≤2.5 车、刨、铣、镗、磨、拉、刮、压、铣齿 接近于精加工表面,箱体上安装轴承的镗孔表面,齿轮的工作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