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适应证 * 空腹血糖在6.1-7.8mmol/L、餐后血糖升高为主的糖尿病患者,是单独使用的最佳适应证 循证医学证明阿卡波糖治疗糖耐量低减(IGT)患者,可延缓或减少2型糖尿病的发生,并获SFDA批准用于治疗IGT的餐后高血糖。 治疗空腹、餐后血糖均升高的患者 与其它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合用 2型糖尿病餐后高血糖 IGT治疗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使用注意事项 适用以碳水化合物为主的饮食(50%),对于蛋白质为主的饮食,效果欠佳 进餐开始时与饭嚼碎同服,不进食不服药 从小剂量开始,逐步增加,以减少胃肠道反应 单用不引起低血糖,与磺脲类、胰岛素合用时发生低血糖,只能用葡萄糖口服或静脉注射,口服其它糖类或淀粉无效。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的不良反应 主要副作用为消化道反应,结肠部位,未被吸收的碳水化合物经细菌发酵导致腹胀、腹痛、腹泻。 * 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治疗的禁忌症 现代糖尿病学.上海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 * 有明显消化吸收障碍的慢性胃肠功能紊乱者(包括炎症、溃疡、消化不良、疝等) 1 肝、肾功能损害者慎用 2 妊娠期和哺乳期 3 对此药呈过敏反应者 4 18岁以下糖尿病患者慎用 5 严重贫血及有严重造血系统功能障碍者不能用 6 磺脲类 格列奈类 双胍类 噻唑烷二酮类 α-葡萄糖苷酶 抑制剂 DPP-4抑制剂 * 肠促胰岛激素调节胰岛素和胰高血糖素水平 引自:Kieffer T. Endocrine Reviews. 1999;20:876–913.版权所有? 1999,The Endocrine Society.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Nauck MA et al. Diabetologia. 1993;36:741–744. 经允许引自:Creutzfeldt W. Diabetologia. 1979;16:75–85.版权所有? 1979 Springer-Verlag. * 胰腺 肠 营养物质信号 葡萄糖 激素信号 GLP-1 GIP 胰高血糖素 (GLP-1) 胰岛素 (GLP-1,GIP) 神经信号 α细胞 β细胞 注 GLP-1:胰高血糖素样肽1;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分泌多肽 肠促胰岛激素GLP-1和GIP的作用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Diabetes Care 2003;26:2929–2940; Ahrén B Curr Diab Rep 2003;3:365–372; Drucker DJ Gastroenterology 2002;122:531–544; Farilla L et al Endocrinology 2003;144:5149–5158; Trümper A et al Mol Endocrinol 2001;15:1559–1570; Trümper A et al J Endocrinol 2002;174:233–246. * 由远端消化道L细胞分泌 (回肠和结肠)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促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抑制α细胞分泌胰高糖素,从而抑制肝糖输出 在动物模型及离体人类胰岛中增强beta细胞增殖和存活 由近端消化道K细胞分泌(十二指肠) 以葡萄糖依赖的模式促进β细胞释放胰岛素 在胰岛细胞系中增强β细胞增殖和存活 GLP-1(胰高糖素样肽1) GIP(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 以肠促胰岛激素为基础的治疗: 作用机制 Adapted from Drucker DJ Expert Opin Invest Drugs 2003;12(1):87–100; Ahrén B Curr Diab Rep 2003;3:365–372. 肠道 GLP-1 释放 无活性 GLP-1 (9-36) 进餐 活性 GLP-1 (7-36) DPP-4酶 抑制剂 DPP-4 酶 GLP-1 类似物 DPP-IV=dipeptidyl peptidase IV * | | | | | | | | | | | | | 双胍类适应证 二甲双胍不增加体重,是肥胖或超重糖尿病患者的一线治疗药物 二甲双胍有助于血糖控制,减少糖尿病(1型或2型)患者的胰岛素用量 防止IGT发展为糖尿病 二甲双胍不适用于线粒体糖尿病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中华医学会.2010. * 2型糖尿病药物治疗的首选药物是二甲双胍。 如果没有禁忌证,二甲双胍应一直保留在糖尿病的治疗方案中。 二甲双胍药代动力学 * 吸收 摄取6小时内,从小肠吸收 达峰时间 1-2小时 半衰期 4-8小时 清除 肾脏 二甲双胍的剂量—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