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简述建国初期我国取得哪些外交成就? 1、建国第一年跟苏联等17国建交 2、1953年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3、1954年参加日内瓦会议 4、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 一、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 创始国 安理会常任理事国 是恢复,不是加入 1.未恢复的原因 2.恢复 (1)原因: ①中国国力加强,国际地位提高 ②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力量增强 ③美国霸权地位衰落 (2)时间:1971.10.25 第26届联大 美国阻挠 台湾占据 材料一: 1970年4月24日 1964年10月16日 1966年12月28日 乔的大笑 ①中国外交的重大胜利; ②美国孤立中国政策的破产; ③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作用 ④中国国际地位大为提高。 (3).意义: 中美关系的清单: 旧中国: (1)第一次鸦片战争后,1844年,胁迫清政府签订《 》 (2)第二次鸦片战争,趁火打劫,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 (3)1900年,参与八国联军侵华,1901年签订《 》。 (4)1941——1945年,是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一员,共同抗日。 (5)抗争胜利后,推行 ,支持蒋政府打内战。 新中国: 新中国刚成立,美国采取外交孤立政策。(看课本109页总结其表现) 二.中美、中日关系正常化 1.原因: 探究一: 阅读书上第113页的「学思之窗 」 ,结合下列材料,分析中美关系改善的原因是什么,谈谈你的看法。 材料一:十年后,到中国在核武器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的时候,我们就没有选择的余地了。我们必须与他们有比今天更多的联系。 如果没有(中国)这个拥有七亿多人民的国家出力量,要建立稳定和持久的国际秩序是不可设想的。 ——尼克松讲话 材料二:20世纪60年代后期,世界战略格局发生重大变化,苏联军事力量、综合国力迅速增长;长期的越南战争导致美国经济衰退;西欧和日本的崛起,美国的霸权地位日趋衰落。 材料三:1969年3月,苏联军队入侵乌苏里江主河道中国一侧的珍宝岛,中苏军队发生激烈交火,珍宝岛之战将已经恶化的中苏关系降到了冰点,中苏边境地区剑拔弩张,大规模军事冲突有一触即发之势。 1.中国的力量加强,国际地位不断提高 2.美苏争霸,美国处于守势力 3.中苏关系急剧恶化 二.中美关系正常化 1.原因: (1) 美国: ①遏制和孤立中国的政策失败 ②美国与苏联争霸处于守势地位 ③长期越战使美国经济衰退 (2) 中国: ①中国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②中苏关系恶化,应对来自苏联的威胁 ③实现和平解决台湾问题 改善关系是中美两国国家利益共同要求的结果 2.正常化过程 (1)1971.4 乒乓外交 (2)1971.7 基辛格秘密访华 (3)1972.2 尼克松访华 (4)1979 中美两国建交 时间 事件 1971年4月,“乒乓外交” 1971年7月,基辛格秘密访华 1972年2月,尼克松访华签署联合公报 1979年初,中美正式建交 材料一:美国认识到,在台湾海峡两边的所有中国人都认为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联合公报》 材料二: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美利坚合众国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即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美建交公报》 材料三:中美建交三原则:美国与台湾当局“断交”;废除“共同防御条约”;从台湾撤军。 《中美联合公报》 1.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 2.在台湾问题上:断交、废约、撤军。 3.中日关系正常化 中日关系清单 (1)1894—1895年,发动 签订《 》,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 (2)1900—1901年参与 ,签订《 》。 (3)1937—1945年发动 。 (4)1949—1972年追随美国,敌视中国。1971年,在美国的支持下,提出在联合国“一中一台”的“双重代表权”方案。 中日关系正常化的原因 日本方面:(1)中美关系的改善直接促进了中日建交。美国谋求同中国缓和关系的活动,却避开了日本政府,这种“越顶外交”的做法,在日本引起强烈震动。(直接原因:中美关系改善的推动)(2)中国国际地位的提高 (3)日本经济发展的需要 (4)田中角荣的推动。 中国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