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首期土建工程施工三标【文园站至庙头站区间】
构造破碎带盾构施工总结
编制:
审核:
审批:
中铁七局集团有限公司
广州地铁十三号线施工三标项目经理部
二〇一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一、工程概况
1.1工程简介
广州市轨道交通十三号线首期工程(鱼珠至象颈岭段)【施工三标】土建工程施工内容为文园站~庙头站区间(其中包括:盾构隧道单线全长4218.621米、联络通道4个、14#盾构井及中间风机房),区间起点里程ZDK43+078.161/YDK43+078.161,终点里程ZDK45+259.761/YDK45+259.761,左线短链1.14m,右线短链3.437m。14#联络通道起点里程ZDK44+336.754/YDK44+328.168,终点里程ZDK44+376.754/YDK44+368.168.区间左线长2150.459m,区间右线长2147.022m。
14#盾构井~文园站区间左线全长1258.593m,盾构掘进起点里程ZDK44+336.754,终点里程ZDK43+078.161;区间右线全长125m,盾构掘进起点里程YDK44+328.168,终点里程YDK43+078.161。
区间采用盾构法施工,自14#盾构井始发向西掘进,依次下穿广裕仓码北侧绿化带进入黄埔东路,沿黄埔东路向西下穿双岗BRT车站,在双岗牌坊处右线进入双岗密集民房区,左线沿黄埔东路南侧人行道向西延伸,到达文园站。线路最大埋深21m(1#联络通道处),最小埋深12m(文园站东端)
1.2构造破碎带分布情况
14#盾构井~文园站盾构区间构造破碎带分布情况主要为:左线里程ZDK44+254.57~ZDK44+287.39(33环~55环)、ZDK44+53.65~ZDK44+203.64(89环~189环)及ZDK44+328.0~ZDK44+336.54(1环~6环)处均为构造破碎带,埋深约17.6m;盾构区间右线里程ZDK44+79.69~ZDK44+154.54(116环~165环)为构造破碎带。
1.3地质特征
14#盾构井~文园站盾构区间穿越构造破碎带段的顶部地层主要由1人工填土、5Z-1可塑性残积土、5Z-2硬塑性残积土、6Z全风化混合花岗岩、7Z强风化混合花岗岩等组成,地质条件复杂、裂隙水发育良好,且渗透系数高,坡度大,施工难度大。
图1.1 盾构区间左线构造破碎带地质图
图1.2 盾构区间右线构造破碎带地质图
根据地质详勘及补堪相关资料显示,构造破碎带区段沿线所揭露地层的地质时代、成因类型、岩性特征、风化程度等特征分类如下:
⑴ 1人工填土层(Q[4](ml)):呈褐黄色、紫红色等,组成物主要为人工堆填的粉质粘土、中粗砂、碎石等,局部含有机质土,顶部0.2~0.3m为砼路面。
⑵5Z残积土层(Q(el)):根据母岩性质、残积土的状态和密实程度,划分为两个亚层,其特征分述如下:
①5Z-1混合花岗岩可塑状残积砂质粘性土,呈薄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土性:褐红色,可塑,粘性一般,由粉粒、粘粒及砂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由下伏基岩残积而成。标贯实测击数为8~20击,平均击数13击;修正后标贯击数为7~15.2击,平均击数11击,渗透系数为0.21m/d。
②5Z-2混合花岗岩硬塑状残积砂质粘性土,呈薄层状或透镜体状分布。土性:褐黄色、灰黄色,硬塑,粘性一般,由粉粒、粘粒及砂粒组成,韧性及干强度中等,由下伏基岩残积而成。标贯实测击数为16~37击,平均击数23.5击;修正后标贯击数为14.3~30.2击,平均击数19.2击,渗透系数为0.24m/d。
⑶6Z混合花岗岩全风化带(Pz1):呈褐黄色,岩石风化剧烈,原岩组织结构已基本风化破坏,但尚可辨认,岩芯呈坚硬土柱状,遇水易软化崩解。局部夹强风化碎块。标贯实测击数为32~66击,平均击数43击;修正后标贯击数为29.1~49.1击,平均击数33.2击,渗透系数为0.05m/d。
⑷ 7Z混合花岗岩强风化带(Pz1):呈褐黄色,岩石风化强烈,原岩组织结构大部分破坏,节理裂隙发育,岩芯呈半岩半土状及碎块状,遇水软化崩解。标贯实测击数为55~104击,平均击数72.3击;修正后标贯击数为48.9~76.5击,平均击数57击,渗透系数为0.8m/d。
⑸构造破碎带: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岩石强度不均且较低、性质差,呈碎石状镶嵌结构或松软状散体结构,围岩不稳定,断裂带钻孔岩心呈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论海明威的反战思想解析.doc
- 论汉语中介语的研究解析.doc
- 论行政中立——从美国行政法看行政公正的制度保障解析.doc
- 论合作原则与礼貌原则在外贸函电翻译中的适用性解析.doc
- 论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重要性解析.doc
- 论家长如何帮助孩子安全渡过青春期.解析.doc
- 论价值链在企业成本竞争中的作用解析.doc
- 论考研英语阅读之干扰项解析.doc
- 论科学美及其美感详细内容解析.doc
- 论科学心理学的诞生解析.doc
- CNAS-CL63-2017 司法鉴定-法庭科学机构能力认可准则在声像资料鉴定领域的应用说明.docx
- 12J7-3 河北《内装修-吊顶》.docx
- 12N2 河北省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图集 燃气(油)供热锅炉房工程.docx
- 内蒙古 12S8 排水工程 DBJ03-22-2014.docx
- 山西省 12S10 12系列建筑标准设计 管道支架、吊架.docx
- 16J601-木门窗标准图集.docx
- 12J8 河北省12系列《 楼梯》.docx
- CNAS-GL37 2015 校准和测量能力(CMC)表示指南.docx
- CNAS-RL02-2016 能力验证规则.docx
- 津02SJ601 PVC塑料门窗标准.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