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单元线索 近代思想解放 新文化运动主要内容 前期:(三提倡、三反对) 后期: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1.开始传入(新文化运动后期): 1918、李大钊、《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率先举起社会主义旗帜 2.广泛传播(五四运动爆发后): (1)撰写文章:1919、李大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等、比较全面地介绍了马克思主义 (2)成立社团: “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北京) “俄罗斯研究会”(湖南) (3)组织建立: 一批先进的中国人成为马克思主义者,他们建立了中国共产党早期组织 (4)创办刊物: 《新青年》《劳动界》《劳动者》《劳动音》 3.成为主流: 1921年、中共的诞生 马克思主义为什么会在中国得到广泛传播并成为主流思潮?这说明了什么? (4)各阶层所采取的应对措施? (6分) 开明地主:提出“师以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以维护封建统治; 洋务派:“中体西用”,在维护固有的制度和纲常礼教的前提下,采用西方的实用科技; 资产阶级维新派:提出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实行改良; 资产阶级革命派:主张用暴力手段,推翻封建制度,建立民主政体; 激进民主主义者:再进一步提出要从思想领域全面反对封建,掀起了新文化运动; 无产阶级:采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迈进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新时代。 10. (2009浙江文综)中国知识分子看到改造中国的 新路径,提出“到民间去”的号召,并开始深入到 工人中间进行启蒙宣传,是在 A.戊戌维新时期 B.辛亥革命时期 C.五四运动时期 D.国民革命时期 11.(2009广东)1929年5月4日,国民党上海特别市 执行委员会宣传部编辑的《五四特刊》认为,五 四运动输入的西洋思想“不是陈腐便是过火”。 “过火”的思想指的是 A.马克思主义 B.自由恋爱观 C.实业救国论 D.民主和科学思想 √ √ 12.(2007广东理基)中国近代史上,先进知识分子不 断向西方学习,探索救国真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魏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 B.孙中山借鉴英国“光荣革命”的经验提出了三民主义 C.“中体西用”论者仅主张学习西方的政治制度 D.新文化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奠定了思想 基础 √ 13.(2005全国)最早在《新青年》上提倡以白话文代 替文言文,成为文学革命先声的是 A.鲁迅的《狂人日记》 B.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 C.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D.李大钊的《庶民的胜利》 √ (2009浙江文综,26分) 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苟有新民(指经过思想启蒙和教育培植而具有公民权利主任意识的新国民),何患无新制度?无新政府?无新国家?非尔者,则虽今日变一法,明日易一人,东涂西抹,学步效颦,吾未见其能济也。 ——梁启超《新民说》(1902年) 材料二 吾国之社会,其隆盛耶?抑将亡耶?……予所欲涕泣陈词者,惟属望於新鲜活泼之青年,有以自觉而奋斗耳!……青年乎!其有以此自任者乎?……谨陈六义……一、自主的而非奴隶的……二、进步的而非保守的……三、进取的而非退隐的……四、世界的而非锁国的……五、实利的而非虚文的……六、科学的而非想像的。 ——陈独秀《敬告青年》(1915年9月) 材料三 欲改造吾国民之德知,俾之脱胎换骨,涤荡其染于专制时代之余毒,他者吾无望矣,惟在染毒较少之青年,其或有以自觉。此……之所以专对我菁菁茁茁之青年,而一陈其忠告也。 ——高一涵《共和国家与青年之自觉》(1915年10月)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两位作者提出培植“新民”与“新青年”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陈独秀期望培育的“新青年”“新”在哪里,体现了怎样的时代精神。 (3)根据以上材料,概括梁启超“新民”理念与陈独秀“新青年”理念之间的关系。 (1)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的失败,使他们认识到,以旧国民、旧心理驾驭新制度是不能取得成功的。必须通过思想启蒙改造国人意识,培育新的国民,为社会变革奠定基础。 (2)“新”在成为自主的、进步的、务实的、开放的、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最新2023版知识产权贯标GBT29490 09知识产权维护运用控制程序(含表单)[知识产权合规管理体系文件].docx
- 煤矿合法股权转让协议9篇.docx VIP
- GB_T 9711-2023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doc VIP
- 导体结构设计.xls VIP
- 电梯安全风险管控清单.doc VIP
- 生殖医学中心专业技术人员考核试题及答案.docx VIP
- 2024年度健康体检大数据蓝皮书.pdf
- 部编版语文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教案+教学反思(共6篇).pdf VIP
- 球墨铸铁管与其它管材的连接件技术规范.docx VIP
- NB∕T 11273-2023 工业锅炉设计文件鉴定技术导则.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