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0130821(深圳远东医院)解析.ppt

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20130821(深圳远东医院)解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合用时不能混合于同一容器,否则易使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失活。 * 1.成人 肌内注射或稀释后静脉滴注,一次80mg(8 万单位),或按体重一次1~1.7mg/kg,每8小时1次;或一次5mg/kg,每24小时1次。疗程为7~14日。静滴时将一次剂量加入50~200ml的0.9%氯化钠注射液或5%葡萄糖注射液中,一日1次静滴时加入的液体量应不少于300ml,使药液浓度不超过0.1%,该溶液应在30~60分钟内缓慢滴入,以免发生神经肌肉阻滞作用。 有条件时疗程中应监测血药浓度,并据以调整剂量, 尤其对新生儿、老年和肾功能减退患者。每8小时1次给药者有效血药浓度应保持在4~10?g/ml,避免峰浓度超过 12?g/ml,谷浓度保持在1~2?g/ml;每24小时1次给药者血药峰浓度应保持在16~24?g /ml,谷浓度应1?g /ml。 * * 1.在使用喹诺酮类等药物期间及停药后5日内,应避免接触阳光或紫外线,如出现光毒性反应或皮肤损伤,应立即停用药物,并去皮肤科就诊,不要自作主张乱用药,以免延误病情。   2.已发生光毒性反应的患者,在症状未消失时及症状消失后5日内,仍不能接受太阳光或紫外线照射,以免再次发生光毒性反应。   3.有光毒反应史的患者要慎用这类药物。   4.易感人群在使用有光毒反应的药物期间,外出应特别注意皮肤防护,出门时可选用防晒指数为15或者更高的防晒霜,或者打遮阳伞。目前人们使用防晒霜、防晒油或防晒乳液对隔离紫外线保护肌肤只能起到部分效果。 实验确认,喹诺酮可阻断抑制性中枢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GABA)与受体结合,使神经兴奋阈值降低,产生中枢神经系统兴奋,甚至出现惊厥,此作用与喹诺酮类亲脂性及浓度有关,亲脂性越小,浓度越高,抑制能力越强。NASIDs及其代谢产物可使此作用加强,诱发惊厥、癫痫和急性脑血管病。环丙沙星与经肝细胞色素P450代谢的安替比林合用,可降低后者的代谢和清除率,半衰期延长,使两者的血浆浓度升高〔7〕。   为避免发生不良反应,对既往有惊厥史、癫痫或精神病发作史,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不应合用喹诺酮与NSAIDs,一旦发生惊厥,除立即停药、确保呼吸道通畅外,还应给予巴比妥类镇静剂〔7〕。 [主要品种]   甲硝唑、替硝唑等   [临床应用]   硝基咪唑类对厌氧菌及原虫有独特的杀灭作用,与其他抗生素联合应用于临床的各个领域。   [禁忌]   1.对替硝唑或对一般硝基咪唑类药物过敏者;   2.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禁用。   [注意事项]   1.本类药物与酒精饮料同服可引起腹部痉挛,面部潮红或呕吐。   2.有时还会产生各种神经障碍。 * * * 讲到这儿,我已经把所有的抗菌药物介绍了一下,因为我的题目是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抗病毒及抗真菌的我就不讲了, 毫无疑问,抗生素自1929年弗莱明发现青霉素,1940年用于临床以来,在人类与微生物的斗争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抗生素的神奇疗效使人类彻底自大起来。美国医事总署曾在1979年发表一项重要声明说:我们对传染病的研究总算可以告一段落了。现在最重要的事就是好好地研究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可仅仅过去了几十年,我们发现曾经销声匿迹的白色幽灵——结核又卷土重来,肺炎又开始蔓延,某些淋球菌已成为淋病控制中的棘手问题。 * 通过这个例子,我引出我今天报告的第一个主题,药品安全吗? * 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先来看看新药的发现过程 首先,我们要发现或合成化合物,从这些化合物中寻找具有体外活性的化合物,约105个化合物中才能找到1 个具有体外活性,发现具有体外活性的化合物,并不意味着发明了一种新药。首先还得经过动物试验,它会淘汰约95%的活性的化合物,进入Ⅰ期临床后,约有30%药物由于在人体中发现毒性或无应用价值而终止试验, Ⅱ期临床后,约有33%能进入Ⅲ期临床,67%被淘汰, Ⅲ期临床结束后,也仅有不到30%的药物能进入申请上市的阶段。在美国,合成10000个具有体外活性的化合物,其中能进入动物实验的只有250个,进入临床试验的仅有5个,最终成为上市药品的可能只有1个。 * 虽然,发现新药的过程那么艰难,淘汰率那么高,我们的药学工作者仍然在孜孜不倦的有目的的寻找着防病治病的药品,我们的药品在上市前做了大量的动物实验,包括:急毒、慢毒、致癌、致畸、致突变、毒代动力学、药品相互作用等等,但是,因为是动物,它不会讲话,所以说动物实验结果不能直接反应到人的身上,它有很大的局限性,它注重的是与药品主要药理作用有关的不良反应和药品的直接毒性,另外还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如剂量的大小、药代的差异、遗传种属差异、环境及人为因素等都会影响它的动物实验的结果。这儿,我举个乙醇的例子….所以说我们的动物实验存在假阳性和假阴性的问题。 * 做

文档评论(0)

武神赵子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