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1课 统一国家的重建 议一议 2006年,佛山市即将公开招聘一批国家公务员为国效力。为了征求民意,选出人才,选好人才,今天我就以我们班级作为对象进行一项民意调查,调查的问题是:“国家招聘公务员是由相关的领导干部推荐人才好呢?还是通过考试的方式择优录取人才好?” 假如你是干部家庭的子女,你会赞成哪种推荐方式?假如你是普通家庭的子女,你又会赞成哪种推荐方式? * (二)时间:建立——____年,统一——_______年 (标志:隋灭陈) 了解历史 一、隋朝的重建统一 (一)背景: 南北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大融合 581 589 (三)人物:____(隋文帝) (四)意义: 杨坚 历史小问题: 假如南方有一个姓王的商人,要运送一批苏州产的优质大米到洛阳贩卖。他动用了十辆马拉货车,雇佣了二十几个劳力,在八月份上路,辗转颠簸,历经一个多月才到达洛阳。 想像:小王在运送途中会遇到什么样的困难?有没有更方便快捷的运送方法呢? 结束了西晋以后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重 建全国大一统的局面。 1、目的: 加强南方的控制,便利江南粮食、布帛的北运。 2、重要地点:中心( ), 北达( )、南至( ), 全长( )。沟通了哪五大水 系? 洛阳 涿郡 余杭 两千多千米 3、评价: 积极作用: 消极作用: (四)成就——大运河的开通 沟通了南北交通,促进了沿线经济和城镇的发展,巩固了统一。 征发劳役过急过重 政治目的 经济目的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汴河怀古》 了解历史 汴水通淮利最多,生人为害亦相和。 东南四十三州地,尽取膏脂是此河。[唐]李敬之 千里长河一旦开,亡隋波浪九天来。胡曾 北:涿郡 南:余杭 中心:洛阳 长度:2000 多千米 涿郡 北京 余杭 杭州 通 济 渠 永 济 渠 通 济 渠 邗 沟 江 南 河 历史小智慧: 参考课本第3页中间小字部分,能够修筑大运河,说明隋王朝富裕吗? 想一想隋朝的“富”是真正的国富民强吗?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猜想一下,假如这种“富”长期下去,隋朝会导致怎么样的后果?历史的发展与大家的猜想符合吗? 2、原因—— 二、隋的覆亡与唐的建立 (一)隋的覆灭 1、时间:____年 618 算一算:隋朝统治了多少年?隋朝这么短时间灭亡,仅仅是修建大运河的原因吗? 隋炀帝骄奢淫逸,滥用民力。 (具体表现: 营建洛阳,开凿运河、三游江都、三次远征高丽。) (二)唐朝的建立 时间:__年; 人物:___(唐高祖); 首都:___。 618 李渊 长安 3、后果:大规模的劳役、兵役,扰得天下骚动,民不聊生,最终导致了农民起义。 三、隋唐政治新格局 1、三省六部制 皇帝 中书省(决策) 尚书省(执行) 门下省(审议) 吏部 户部 刑部 礼部 兵部 工部 假如有一年,游牧在蒙古高原的一支游牧民族突厥族向唐的北部边境发起了进攻,长城燃起了烽火。如何应对来犯之敌?朝中展开了紧急讨论。根据唐朝的政治制度,哪个权利机构负责制订对敌之策?决策制订出来之后,哪个机构负责进行审议?最后由哪个权利机构负责调兵遣将,攻击敌人? 三、隋唐政治格局 (一)三省六部制 隋唐的三省指哪三省?六部指哪六部?它们归属哪个省管辖? 皇 帝 中书省 门下省 尚书省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户部 工部 州 ↓ 县 了解历史 (二)科举制 1、背景: (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2、完善: 隋炀帝时设置进士科 三、隋唐政治格局 关键人物: 唐太宗 武则天 唐玄宗 严格考试制度 创设: 殿试 武举 殿试诗赋 扩充国学规模 了解历史 秦汉 (推举) 魏晋 (地方世族把持) 一种通过分科考试选拔官员的制度。 (二)科举制 了解历史 特点: 标准——比较唯一、客观 (官员录用依据 科举考试成绩) 目的: 笼络天下人才 过程: 隋代开创,唐代完善,清末废除。 3、科举制的意义 与以往选官制度的本质区别: 普通读书人 自愿报名 (不重门第) 扩大选官范围 用人实权归中央 缓和社会矛盾 官员任用开放与流动 科举延续 年,直到 才被废除 一千三百多 清末 了解历史 使威胁中央的离心因素减少 科举是中国官制史上的巨大进步 根据史书记载,从隋朝大业元年(6O5)的进士科算起到;光绪三十一年(1905)正式废除,整整绵延存在了1300周年,在国内外有着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蒙学课本 了解历史 贡院号房 了解历史 云南大理古代科举的考场 了解历史 58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