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PSYCHOLOGY-EDUCATION 第三章 学习论及其主要争论问题 学习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Behavioral theory of learning(S—R) 一 、巴甫洛夫的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二 、桑代克的联接说 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S—O—R) 学习目标 1、比较经典性条件作用与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区别。 2、课堂教学中应如何应用经典性条件作用的基本原理? 3、举例说明强化和惩罚的不同形式。 4、说明不同的强化程序对学生的影响。 5、举例说明如何有效地使用强化和惩罚。 (二)经典性条件作用说 (二)桑代克的联结学习说 学习律: 效果律: 满意律与烦恼律(奖励能够增强S-R间联结) 练习律:应用律和失用律 准备律 三、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说(一)斯金纳简介 (二)斯金纳:操作性条件作用说 实验: 斯金纳箱 白鼠和鸽子 两种行为 operant behavior 有机体自发,反应是否再现取决于结果 强化(Reinforcement) 惩罚 Punishment 塑造 ( Shaping ) 行为塑造的要领(小步子即时强化) 确定最终目标 对目标加以分解 逐步强化分解后的目标 行为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 课堂管理 运用强化促进行为 使用强化时注意: 教师对于学生违纪的行为如何处理?试分析其行为背后的理论依据 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评价 总结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完成下表。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研究学习者对环境刺激(信息)的内部加工过程和机制,研究人是如何形成概念、理解事物以及进行思维和问题解决的。 强调学习是主动的心智活动,是内在认知表征(如知识系统)的形成、丰富或改组的过程 发端于格式塔学派,50、60年代进入发展兴盛 两大倾向: 信息加工的学习理论(加涅等) 认知结构理论(布鲁纳、奥苏贝尔等) §2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S—O—R) 一、完形(顿悟)说 Gestalt theory of learning (一)德国 格式塔学派 魏特海默(M.Wertheimer,1880-1943 )、考夫卡 (K.Koffka, 1886-1941)、苛勒 (W.Kohler, 1887-1967) (二)学习的顿悟说 顿悟的实质 二、学习和记忆的信息加工模式 环境 三、认知发现说 cognation-discovery theory(一)布鲁纳简介 Jerome S.Bruner(1915-- ) 美国著名认知教育心理学家 Jerome S.Bruner 1963 美国心理学会(APA)授予他杰出科学贡献奖 1965 任美国心理学会主席 将自己的研究结果应用与教育,发动了以发展学生的智力为中心的教改运动,因此成为智力教育的先驱者; 在美国教育学界人们将其与杜威相提并论。 认知学习观 学习的实质 发现教学法 一般步骤: (1)提出和明确使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2)体验到问题的不确定性以激发探究欲望 (3)提供解决问题的各种假设 (4)帮助学生搜集和组织可用于结论的材料 (5)组织学生审查,得出结论 (6)引导学生分析验证、解决问题 教师的作用: (1)鼓励学生有自信 (2)激发学生好奇和求知欲 (3)帮助学生寻找新问题和已有知识的联系 (4)训练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5)协助学生进行自我评价 (6)启发学生进行对比 三、认知同化说cognition-assimilation theory(一)奥苏伯尔简介 David P.Ausubel, ( 1918- )美国;1939年在宾夕法尼亚大学获学士学位,1940年获布兰迪斯大学医学博士学位,1950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主要关注学校学习理论研究,同时在理论医学、临床医学、精神病理学和发展心理学等领域也有研究。 1976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桑代克教育心理学奖。 三、认知同化说cognition-assimilation theory(一)奥苏伯尔简介 (二)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依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关系分为: 意义学习 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 接受学习 发现学习 意义学习的条件 分析: 小王因事请假未上课,回校后,主动借来同学的笔记,抄完后,从头至尾阅读了一遍,并力求记住其内容。第二节课前,为回答老师的提问又将笔记复习了一遍,在回答老师的提问时,他将笔记的内容完整地复述出来,老师请他分析说明时,他不知该说什么。 请用意义学习的标准和条件的理论,分析上面这位同学学习的性质。 (三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