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变态与健康心理学学习指南 幸芦音 怎样理解心理变态? 心理变态是一个没有贬义的统计学概念,泛指人们低于心理健康水平的各种心理和行为表现。尽管人们通常把它视为贬义。其实,从统计学的角度而言,低于正常值的可以称为变态,高于正常值的极端心理健康者也可以称为变态。 变态心理学与普通心理学的关系。 本 章 总 览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的症状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第一节 关于变态心理学 变态心理学的对象 个体心理差异以及生存环境对异常心理发生发展的影响 学科简史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早期关注 对心理异常现象的现代说明 第二节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及其区分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概念 正常心理与异常心理的区分 常识性的区分 非标准化的区分 标准化的区分 心理学的区分原则 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性原则 心理活动的内在协调性原则 人格的相对稳定性原则 第三节 常见异常心理症状 疑病观念和疑病妄想 疑病观念是超价观念,是在一定现实基础上形成的,患者坚信不疑的错误观念。疑病妄想是内容荒谬的,患者坚信不疑的思维二者在表现上都是患者坚信不疑,但区别就在于:前者内容是有现实基础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理解或解释。后者是没有现实基础,是荒谬的,无法解释或理解。所以前者见于神经症,后者见于精神分裂症。 强迫 强迫 有强迫和自我反强迫同时存在 例如每天洗手100次,总觉得洗不干净,明知道没必要,还是忍不住不停的洗手 焦虑 vs 恐惧 焦虑 vs 恐惧 恐惧有对象,焦虑没有固定对象。 恐惧指向当前,焦虑指向未来。 “考试焦虑”,是对将要来到的考试的焦虑 情感迟钝和情感淡漠 情感迟钝---?患者对一般情况下能引起鲜明情感反应的事情反应平淡,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例如,某早年丧父的女患者,多年来母女相依为命,情意深重。病后患者对母亲变得疏远和冷淡,对母亲关心体贴的谈话越来越少,与病前相比,判若两人。情感迟钝不仅仅指正常情感反应量的减少,更具特征性的是患者的一些高级的、人类所特有的、很精细的情感(例如劳动感、荣誉感、责任感、义务感等等)逐渐受损,但是还没有达到完全丧失的程度,见于精神分裂症早期以及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情感淡漠----?指患者对一些能引起正常人情感波动的事情以及与自己切身利益有密切关系的事情,患者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患者对周围的事情漠不关心,表情呆板,内心体验缺乏。见于精神分裂症衰退期和脑器质性精神障碍。 知觉、错觉和幻觉的区别 知觉 错觉 幻觉 第四节 常见精神障碍 第一单元 精神分裂症及其他妄想性障碍 第二单元 心境障碍 第三单元 神经症 第四单元 应激相关障碍 第五单元 人格障碍及性心理障碍 第六单元 心理生理障碍 第七单元 癔症 精神分裂症 什么是分裂:知、情、意的不协调或脱离现实 总患病率为0.1% 心境障碍 又称情感性精神障碍 抑郁症与自杀 中国自杀的特点 自杀率高,自杀人数也高(2000年19.5万,WHO) 女性高于男性,农村尤为明显 农村高于城市,约3~4倍 15岁以上占99%,15~34占40.7%,在这个群体中,自杀是第一死亡原因 自杀的年龄分布有两个高峰:20~35岁的农村妇女;60岁以上 的农村老人 自杀率与教育水平、职业、地位呈负相关 离婚人群自杀死亡率最高 第五节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 关于心理健康的描述性定义 评估心理健康的标准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相关概念的区分及内涵 心理正常与心理不正常的区分 心理健康与心理不健康的区分 神经症与正常的分界线--专栏4-2 心理冲突的常形和变形 第六节 关于健康心理学 躯体疾病患者的一般心理特点 对客观世界和自身价值的态度发生改变 患者把注意力从外界转移到自身的体验和感觉上 情绪低落 时间感觉发生变化 精神偏离日常状态 心理学对躯体疾病治疗的意义 第七节 心理不健康状态的分类 概述 心理不健康的分类 第八节 压力与健康 从心理学角度看压力 压力源的种类 生物性压力源 精神性压力源 社会环境性压力源 压力的适应 压力的种类 一般单一性生活压力 叠加性压力 破坏性压力 压力的临床后果和中介系统 容易引起压力的态度 我必须做完这件事。 我不应该求人帮助。 这件事非常重要。 我必须干好。 别人应付压力的能力都比我强。 我一点办法都没有。 我快要累垮了。 我不能让别人看出我的心情。 较好的替代态度 我是个普通的人,我会在允许的时间内尽量做一件事情; 人人都需要他人的帮助,我也需要别人的帮助,我也乐于帮助他人;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件事就不算回事了; 每个人都会受到压力的影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