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6.3.4 高级DRAM 1.增强型DRAM 改进CMOS制造工艺,集成小容量SRAM Cache 2.带Cache的DRAM 集成SRAM存储矩阵 3.同步DRAM(SDRAM) 两个交互工作的存储阵列与CPU同步工作 4.DDR SDRAM 更先进的同步电路,DLL技术 5.Rambus DRAM 主要解决存储器带宽问题 6.RamLink 主要对处理器与存储器的接口进行改革 6.4 高速缓冲存储器Cache 6.4.1 Cache的工作原理 原理: 基于程序和数据访问的局部性 目的: 减少访存次数,加快运行速度 方法: 在CPU和主存之间设置小容量的高速存储器。 Cache与CPU及主存的关系 6.4.2 Cache的组织 1.地址映像 (1)直接映像 主存的页只能复制到某一固定的Cache页。 容易实现,但缺乏灵活性 Cache与主存空间划分成相同大小的页(块) (2)全相连映像 主存的每一页可映像到Cache的任一页。 映像关系灵活,但速度慢。 (3)组相连映像 主存与Cache都分组 比直接映像灵活,比全相联映像速度快。 主存页与Cache组号固定映像 Cache组内自由映像 2.替换算法 (1)先进先出算法FIFO (2)最近最少使用算法LRU 按页面调入Cache的先后顺序决定调出顺序 近期使用最少的页面先调出 3.Cache的读/写过程 读 将主存地址同时送往主存和Cache Cache命中 Cache失败 从主存读 写 写回法 写直达法 同时写Cache和主存 将数据送访存源 Cache页被替换时,才写入主存 4.多层次Cache存储器 片内Cache(L1) 片外Cache(L2) 集成在CPU芯片内 统一Cache 安装在主板上 分离Cache 指令和数据在同一个Cache中,在取指令和取数的负载之间自动平衡。 指令和数据分别在不同的Cache中, 避免了Cache在指令预取器和执行单元之间的竞争。 L1 6.4.3 PentiumII CPU的Cache组织 L1(32K)分离Cache L2(512KB) 16K数据 + 16K指令 四路组相联 双重独立总线 为解决数据Cache的一致性,支持MESI协议 CPU到L2 CPU到主存 6.5 外部存储器 主要技术指标 存储密度 单位长度内存储的二进制位数 存储容量: 一台外部存储器所能存储的二进制信息总量 主要特点:大容量、永久存储 位密度 面密度 单位面积内存储的二进制位数 作用:存访暂不运行的程序和数据 速度指标 平均寻址时间 数据传输率 平均寻道时间 平均旋转延迟 Kb/s、KB/s 误码率: 读出时出错的概率 6.5.1 硬磁盘存储器 1.硬盘的基本结构与分类 适用于调用较频繁的场合,常作主存的直接后援。 硬盘 硬盘驱动器 硬盘适配器 硬盘控制逻辑及接口 盘片、磁头 定位系统、传动系统 组成 按盘片是否可换分类 可换盘片式 固定盘片式 按盘片尺寸分类 14、8 英寸 5.25、3.5、2.5 英寸 1.8、1.3 英寸 2.信息分布 盘组: 多个盘片,双面记录。 各记录面上相同序号的磁道构成一个圆柱面。 圆柱面: 扇区(定长记录格式) 数据块 记录块(不定长记录格式) 无扇区化分 磁道: 盘片旋转一周,磁化区构成的闭合圆环 存储密度 道密度 位密度 单位长度内的磁道数 磁道上单位长度内的二进制位数 各道容量相同,各道位密度不同,内圈位密度最高。 非格式化容量 =内圈位密度×内圈周长×道数/面×面数 格式化容量 =扇区容量×扇区数/道×道数/面×面数 3.磁头定位系统 驱动磁头寻道并精确定位 (1)步进电机定位机构 (2)音圈电机定位机构 用于小容量硬盘 用于较大容量硬盘 * * 第3篇 存储系统与 输入/输出系统 硬件组成角度: 了解存储器及各种I/O设备的组成原理,以及连接整机的方法。 控制I/O传送的角度: 3种控制方式,以及控制方式对接口和I/O程序的影响。 软件组成角度: 3个层次:用户程序对I/O设备的调用,OS中的驱动程序,I/O设备控制器中的控制程序。 ** 第6章 存储系统 本章主要内容: 6.1 概述 6.2 存储原理 6.3 主存储器的组织 6.4 高速缓冲存储器 6.5 外部存储器 6.6 物理存储系统的组织 6.7 虚拟存储系统的组织 6.1 概述 6.1.1 存储器的分类 1.按存储器在系统中的作用分类 (1)内部存储器 主要存放CPU当前使用的程序和数据。 速度快 容量有限 (内存、主存) (2)外部存储器 存放大量的后备程序和数据。 速度较慢 容量大 (辅存、外存) (3)高速缓冲存储器 存放CPU在当前一小段时间内多次使用的程序和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