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催 化 作 用 原 理
《催化作用基础》
课程名称: 《催化作用基础》或 《催化作用原理》或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
绪论
第一章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基本知识
第二章 催化剂的吸附、表面积和孔结构
第三章 金属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四章 半导体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五章 酸碱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六章 配位络合物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
第七章 催化剂的评价及失活与再生
第八章 催化剂的设计和制备
专题讲座: 1. 择形催化与高选择性催化分子筛材料
2. 芳胺N-烷基化反应及其催化剂研究
3. 钛硅(TS-1)分子筛的合成及催化应用
4. 催化新材料:MCM-41等
#现代物理测试手段与催化剂的表征:
XRD, SEM, IR, NMR, UV-Vis, UV-Raman,NH3-TPD等
——催化剂及其催化作用的基础研究
参考书目
王桂茹主编,王祥生审, 《催化剂与催化作用》,2000年8月第1版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王桂茹,李书纹编(大连工学院石油化工教研室)(讲义) 1986年]
吉林大学化学系《催化作用基础》编写组编,
《催化作用基础》 1980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黄开辉,万惠霖编(厦门大学化学系),
《催化原理》 1983年科学出版社出版
顾伯锷,吴震霄编,
《工业催化过程导论》 1990年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
王文兴编,
《工业催化》 1982年化学工业出版社出版
闵恩泽著,《工业催化剂的研制与开发—— 我的实践与探索》,
1997年中国石化出版社出版
陈连璋编著,
《沸石分子筛催化》 1990年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
徐如人,庞文琴,屠昆岗等著,
《沸石分子筛的结构与合成》1987年吉林大学出版社出版
天津大学编,〈〈多相催化作用原理〉〉
高滋主编,何鸣元,戴逸云副主编,《沸石催化与分离技术》,中国石化出版社,1999年11月第1版;
* 讲述内容;学习方法:学什么? 怎么学?
绪论
一.催化剂与催化作用的重要性
1.使用催化剂的工业部门
现代化学工业、石油炼制、石油化学工业、食品工业、环境保护等
2.没有现代催化科学的发展和催化剂的广泛使用就没有现代化的化学工业。
催化过程构成了现代的化学工业,催化过程在化工生产约占90%。
催化过程与人们吃、穿、住、用的物资生产过程密切相关。
例如:合成氨—— Fe催化剂
聚乙烯、聚丙烯——齐格-勒塔催化剂
3.环境和能源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
环境问题:
NOx的脱除——SCR催化剂
SO2的脱除:SO2—SO3,V2O5催化剂
在美国,设“绿色化学”的总统奖。
能源问题:燃料电池——需要用催化剂(大化所在研究)
CH3OH——汽油;
费托合成
2(CO + H2)—— 二甲醚
甲醇—— 二甲醚
4.新催化剂技术和新催化过程是我国优先发展的科学技术之一。
在美国一直列为关键技术。
新催化过程和催化技术将为化学工业带来新前景。
5.资源的利用:甲烷芳构化制芳烃;
渣油的炼制:
二.催化科学发展的回顾
古代的生物催化过程:a)烤面包时发面的调配;
b)葡萄汁发酵制酒;
c)酒酸化制醋;
2.十七世纪初,Daxy 用铂黑使乙醇氧化;
用硫酸催化乙醇脱水可得乙醚。
3.十八世纪,M.克列曼和X.吉若尔母首先研究铅式法合成硫酸机理。
4.十九世纪末,Sabatier用Ni作加氢催化剂:乙烯加氢可得乙烷
苯加氢得到环己烷。
Fe、Co、Ni之类的过渡金属开始被用作有机合成催化剂,并且使用范围日益扩大。
为了有效地扩大催化剂的使用,科学家们除着手研究催化剂的组成、制备、反应活性与反应条件之间的关系外,还进一步探讨了反应机理。
1794年M.Fullrame提出了“中间化合物理论”,后来经过很多人的工作(例如克列曼、门捷列夫、安培尔等)于二十世纪初获得广泛承认。
随着催化科学的发展,二十世纪初,著名的催化过程合成氨被Nernst和Haber实现,这不仅完成了一项人工氮循环过程,而且给理论工作提供了一个典型的反应过程。
接着Bodenstein对SO2氧化成SO3做了一系列理论工作,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