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历史上册12月月考测试题.doc
高二12月月考
历史试题
一、选择题(50分)
1.“当官不与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下列各家思想最能体现这种意识的是
A.儒家 B.道家 C.法家 D.墨家
2.董仲舒认为“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对此理解正确的是:①反映了“天人感应”的思想 ②意图是规劝皇帝要行仁政 ③带有浓厚迷信思想 ④为维护君主的统治服务
A.①②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
3.“饿死事小,失节事大”反映的思想内核是
A.存天理,灭人欲 B.格物致知 C.致良知 D.发明本心
4.某思想家说:“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为万民,非为一姓也。。”他所反对的是
A.民主共和制 B.中央集权制 C.专制主义制度 D. 君主立宪制
5. 要了解中国古代的混合选种法,可参阅的资料有
①《氾胜之书》 ② 《齐民要术》 ③《周髀算经》 ④ 《黄帝内经》
A ①④ B 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6.《诗经》中有一首诗写道:“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下列各项,正确表达了以上诗句的含义是
A.描绘西周初年国家统一的盛况 B.反映了西周时期的土地国有制
C.表现了春秋时期霸主的赫赫权势 D.歌颂了秦始皇统一天下的伟业
7.中国传统艺术如绘画、雕塑、诗词、书法等都讲求“意境”,意境既是艺术家个人情感的流露,也是外在社会环境与自然环境的反映和再现。以下“意境”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 明朝的五彩瓷,图案内容丰富,“画必有意,意必吉祥”
B. 宋代风俗画强调表现个性,讲究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
C. 中国书法注重表现精神面貌,力求传神,以形写神
D. 白居易的诗针砭时弊,韵味绵长
8.右侧是份售书广告,其中有可能在洋务运动中成为畅销书的是
A.①⑤ B. ②④
C.③⑤ D.①③
9.19世纪末的中国面临瓜分豆剖的危机,应当如何自救?当时中国人对这一艰深的时代课题做出的最符合时代潮流的回答是:
A.师夷长技以制夷 B.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C.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 D.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0.“北方吹来十月的风,惊醒我们苦兄弟。”与这句话直接有关的信息是
A.五四爱国运动 B.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C.毛泽东思想诞生 D.中国共产党诞生
11.“中国文武制度迥异外洋獉狉(草木丛杂,野兽出没)之俗……必谓转危为安,转弱为强之道,全由于仿习机器……庶几取外人知长技,以成中国之长技,不致见绌于相形,斯可有备无患。”以上最有可能是谁的观点
A. 林则徐 B. 李鸿章 C. 梁启超 D. 陈独秀
12.19世纪末,资产阶级维新派康有为把儒家学说中的“三世说”和西方进化论相结合,指出当时中国正处于升平盛事即君主立宪制阶段。他这一做法的目的是
A.恢复儒学的正统地位 B.为维新变法寻找历史依据
C.纠正传统儒学的不足 D.以儒学作为变法的指导思想
13.1919年6月20日,来中国访问的杜威在写给女儿的信中说:“要使我们国家14岁多的孩子领导人们展开一场大清扫的政治改革运动,并使商人和各行各业的人感到羞愧而加入他们的队伍,那是难以想象的。这真是一个了不起的国家……”在当时的中国之所以出现这一现象,其主要原因是
A. 戊戌变法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
B. 新文化运动使人们的思想得到了空前的解放
C. 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
D.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进入了新阶段
14.现代中国教育发展状况表
年代 初等教育 中等教育 高等教育 学生数 在校生数 学生数 在校生数 学生数 在校生数 1949年 34万 2400万 5219 127万 205 11.7万 2003年 49.13万 1.25亿 10.09万 9115.13万 1911 1175.05万 出现以上变化的原因包括
①“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 ②“211工程”的推动
③我国人口的持续大幅度增长? ④《义务教育法》的出台
A.①④???? B. ①③④???? C.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15.若要写一篇集中反映新中国教科文发展“关键词”,依据相关知识,选出最准确的一组是
A.“双百”方针“教育大革命” “三个面向” “和平赎买”政策
B.“两弹一星” “科教兴国” “” “载人航天工程”
C.“上山下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