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册单元课堂同步配套课件24.pptVIP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课堂同步配套课件24.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二语文上册单元课堂同步配套课件24.ppt

“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句话,具有提挈全文的作用,即全文都围绕它进行论证:①紧接着这句话引出庄宗得天下和失天下的事例,说明提出“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这一认识的历史根据。②第二段叙述庄宗执行其父遗命的事例。第三段从庄宗极盛和极衰两种情形的对比中,得出“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的结论,这就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进行了有力的论证,揭示了所谓“人事”的内涵。 ③第四段承上文进一步议论,引出“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的历史教训,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绝不仅仅限于伶人,深化了人们对“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的理解。 4.“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这样以问句来结束全文有何作用? 分析:引人深思,强调能使人逸豫亡身的不仅限于溺爱伶人,如果小看“忽微”,沉溺于声色犬马的逸乐之中,忘记忧劳兴国的道理,同样会导致身死国灭的下场。启发人们通过历史看到现实,告诫北宋统治者不要忘记历史教训。 四、创新思维 问题:怎样看待谦虚? 课文观点:满招损, 谦得益。 发散角度1: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骄傲自满会使人停滞不前,只有不断虚心学习,才能进步。 发散角度2:未曾出土先有节,纵使凌云仍虚心。竹子即使长到“凌云”高度也保持“虚心”这一特性,常被用来象征人的高洁品性,历来为人们所赞颂。 五、拓展延伸 欧阳修在课文中说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是一句含义深刻的话,大到治理国家,小到个人发展,这句话都会给人们深刻的启示。那么,对于我们新时代的中学生,这句话又有哪些启示呢? 【思路点拨】 这句话所包含的道理,类似于顺境和逆境哪个更利于出人才的问题。到底是顺境更利于人的成才,还是逆境更利于人的成才,一直以来,都争论不休。今天,如果要我们去体验那种苦日子,以此来锻炼自己,似乎有点可笑。 这只是从表面上做文章。我们应从这句话的精髓中去吸收营养。欧阳修这句话,实质是在强调,人要始终保持忧患意识,不管环境多么优越,道路多么顺畅,作为成长中的我们,都不能麻痹大意,都要始终保持警醒状态,小心谨慎地处理成长中发生的事情。环境的优越,并不能保证我们的成长就一定会顺利。我们不走弯路、按部就班地走自己的人生路,也不能保证我们所走的路是最适合我们的路,不能保证是最利于发挥我们的聪明才智的路。青春年华短暂、美好,一去不复返,如何走好这个人生关键阶段,请始终保持忧患意识吧! 技法归纳 1.语言委婉,气势充沛。 本文作为一篇总结历史教训,为在世及后世君主提供借鉴的史论,毫无生硬的说教,而是娓娓道来,婉转动人。即使是在慨叹庄宗败亡时,也只是寓惋惜之意而无责难之词,可谓意正言婉。全文从“呜呼”起笔,到“岂独伶人也哉”收尾,一叹再叹,以叹始终,于反复感叹之中显现委婉的韵致。 * * 十九 伶官传序 名句品读 1.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醉翁亭记》 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伶官传序》 3.春风疑不到天涯,二月山城未见花。 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雷惊笋欲抽芽。《戏答元轸》 4.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玉勒雕鞍游冶处,楼高不见章台路。 5.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 《蝶恋花》 6.侯馆梅残,溪桥柳细,草薰风暖摇征辔。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 7.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栏倚。平芜尽处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踏莎行》 8.聚散苦匆匆,此恨无穷,今年花胜去年红,可惜明年花更好,知与谁同。 《浪淘沙》 9.轻舟短棹西湖好,绿水逶迤,芳草长堤,隐隐笙歌处处随。 10.无风水面琉璃滑,不觉船移,微动涟漪,惊起沙禽掠岸飞。 《采桑子》 经典美文赏读 十九 伶官传序 基础知识梳理 文本预习必知 文本解读探究 高考真题演练 知能优化训练 文本预习必知 作家作品 欧阳修(1007~1072),字永叔,号 醉翁、六一居士,谥文忠,吉水 (今江西吉水)人。北宋著名的文 学家,在散文、诗歌,以及评论 方面都有作品遗世,尤以散文成 就突出,“三苏”、曾巩、王安石等皆出自他的门下;他又是一个史学家,他编修的《新唐书》《新五代史》均被列入“二十四史”。在政治上,早年他思想进步,支持改革,晚年趋向保守,反对变法。 写作背景 这篇短文是欧阳修为《新五代史·伶官传》所写的序。北宋初期,薛居正编写《五代史》(《旧五代史》),认为王朝的更迭是天命所致,欧阳修对此不以为然。他自己动手撰写成了七十四卷的《五代史记》(《新五代史》),以史为鉴,以期引起宋朝统治者的警惕。 五代(907~960),指唐宋之间的五个封建朝廷,即后梁、后唐、后晋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