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祥解.ppt

  1. 1、本文档共3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目标 流行性出血热常见护理诊断及医护合作性问题和护理措施。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表现、处理要点。 1.流行性出血热的概念、病原学、发病机制、病理生理与辅助检查。 2.流行性出血热的健康指导。 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是由汉坦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传染病。 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充血、出血、低血压休克和急性肾功能衰竭。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机制尚不清楚 多数研究提示EHFV是发病的始动因子。 一方面病毒感染直接损害感染细胞功能和结构 另一方面病毒感染诱发免疫应答和各种细胞因子(IL-1,TNF)的释放,既有清除病原、保护机体的作用,又有引起组织损伤的不利作用 【发病机制与病理改变】 主要病理变化是全身小血管(小A、小V、Cap)内皮细胞肿胀、变性、坏死 所有血管内皮细胞、脏器组织中均能检出EHFV抗原 脏器中肾病变最明显,灌注不足;实质受损 右心房内膜下广泛出血,心肌纤维不同程度变性坏死 脑垂体、肾上腺肿大,充血、出血、凝固性坏死 临床分5型: 近年来由于早期诊断和治疗措施改进,病死率已由10%降为3%~5% 。 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增高,一般为(15~30)×109/L,早期以中性粒细胞为主,4~5天后淋巴细胞增多,并可出现异型淋巴细胞。 尿常规 蛋白尿、血尿、管型尿等。 生化检查 低血压休克期血尿素氮、血肌酐开始升高,少尿期最明显。休克期和少尿期可有代谢性酸中毒。少尿期血钾升高,多尿期血钾降低。 特异性血清学检查 IgM 1:20为阳性,IgG 1:40为阳性,相隔1周双份血清抗体滴度升高超过4倍以上者,有诊断价值。 病原学检查 血清、血细胞可进行病毒分离及用PCR检测病毒RNA。 (二)低血压休克期 1.补充血容量 早期、快速、适量 晶体溶液平衡盐液,胶体溶液常用低分子右旋糖酐、血浆、白蛋白 2.纠正酸中毒 5%碳酸氢钠液 3.改善循环 血管活性药物:多巴胺 体温过高 与病毒血症有关。 组织灌注无效:肾脏、外周组织 与全身广泛小血管损害血浆外渗、出血、后期并发DIC有关。 体液过多 与肾损害有关。 营养失调:低于机体需要量 与发热、呕吐、进食少、大量蛋白尿有关。 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肺水肿、出血、继发感染。 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意识状态和尿量的变化。 密切观察病人的症状、体征,有无休克、皮肤黏膜或内脏出血、肾功能不全的早期征象。 有无并发症。 观察病人心理和情绪反应。 一旦发现病情变化,及时报告,积极配合处理。 向病人和家属解释疾病相关知识,关心体贴病人。 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要求家属不要将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带给病人。 引导家属和亲友给病人心理支持和帮助。 早期应绝对卧床休息,保持舒适体位,忌随意搬动病人,以免加重组织脏器出血。恢复期可逐渐增加活动量。 休息 与活动 鼓励病人进食清淡、易消化、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饮食,发热时要增加饮水量。少尿期必须严格限制水、钠、蛋白质的摄入,可采用漱口或湿棉签擦拭口唇的方法缓解口渴。多尿期指导病人摄取高蛋白、高糖和富含维生素的食物,注意水、电解质平衡,尤其注意钾的摄入。 饮食护理 内容 项目 一般护理 病情观察 对症护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剪短指甲,避免搔抓引起皮损。出现皮肤大面积瘀斑时,进行局部保护,尽量避免发生破溃,如已发生破溃,用无菌生理盐水清洗局部,辅以红外线等照射,涂抗生素软膏,覆盖无菌敷料。对眼结膜充血、水肿的病人应注意保持眼部清洁,防止继发感染。咽部红肿的病人每日用温水或朵贝液漱口,进食前后清洁口腔,保持口腔卫生。 皮肤黏膜护理 迅速建立静脉通道,遵医嘱快速补充血容量和应用血管活性药物,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保证输液通畅,警惕输液反应。 低血压 休克 护理 症状 严格限制水、钠摄入,注意控制补液量和速度,按“量出为入,宁少勿多”的原则摄入或输入液体,遵医嘱给予利尿剂。 体液过多 以物理降温为主,但禁酒精擦浴,以免加重皮肤充血、出血,必要时可药物降温。忌大量退热药,以防大量出汗诱发低血压而提前进入休克期。 高热 心理护理 * * 第三节 流行性出血热病人的护理 掌握 理解 了解 疾病概述 1 定义 临床表现 病原体 流行病学 预后 定义 临床表现 病原体 汉坦病毒为RNA病毒 对热、酸、紫外线及一般消毒剂均敏感 城市疫区3~5月为高峰,农村疫区11月~次年1月为高峰,林区夏秋季为高峰 流行季节 流行趋势由北向南,由农村向城市扩展 流行地区 人群普遍易感,以男性青壮年农民和工人发病较多 易感人群 呼吸道 消化道 接触 母婴 虫媒(革螨、恙螨?) 传播途径 主要传染源为鼠,城市疫区以褐家鼠为主,农村疫区以黑线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