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白减和粒缺课件祥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室检查 特殊检查 边缘池粒细胞测定:肾上腺素试验,促使边缘池中性粒细胞脱落进入循环池。用以了解粒细胞是否存在分布异常,排除假性粒细胞减少。 骨髓粒细胞储存池测定:氢化考的松试验,以鉴别中性粒细胞正常生理性变动和慢性良性家族性粒细胞减少及药物等引起粒细胞生成减少。 中性粒细胞特异性抗体测定:方法多种,有助于鉴别免疫性粒细胞减少。 骨髓CFU-GM培养及粒细胞集落刺激活性(CSA)测定:鉴别干细胞缺陷和体液因素异常。 粒细胞动力学及寿命测定:常用DF32P标记法,有助于病因诊断及发病机制的分析。 实验室检查 其他与病因相关的检查 如类风湿因子、抗核抗体及有关结缔组织病的血清学检查、叶酸、维生素B12水平、细胞遗传学检查及染色体分析等。 诊 断 详细询问病史、临床表现,特别是经过实验室或其他检查,初步估计其发病机制属于哪一类型,进一步追问相关病史,有助于病因诊断。 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去除病因、治疗原发病 尽可能找出病因,详细询问病史,有无药物和毒物接触史,上呼吸道感染史,及有无相关的基础疾病及家族史。对可疑的药物或其他致病因素,应立即停止接触。而继发于其他疾病的粒细胞减少,如急性白血病、自身免疫病、感染等,经过治疗原发病缓解或控制后,粒细胞可能恢复正常。 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预防感染 1、轻度粒细胞减少者的感染率与正常人无明显差异,因此不需特别的预防措施。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加强营养,增强机体抗感染能力。 2、中度减少者感染率就增加,在公共场所尤其当呼吸道传染疾病流行季节,要戴口罩,并注意皮肤、口腔和肛门清洁,去除慢性感染病灶,如龋齿、牙龈炎、牙周炎等。坚持复方洗必泰液等漱口可以有效防止感染,便后清洗以及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有助于防止肛周感染。但不主张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因易产生细菌耐药性。 3、粒细胞缺乏者,则宜采取无菌隔离措施。患者应进入层流室进行隔离,层流室的一切物品必须完全消毒 患者要进无菌饮食,医务人员进入层流室必须作好消毒准备。层流室每天要用紫外线及消毒液灭菌 患者每天用1∶2000氯己定(洗必泰)漱口及口服肠道不吸收的抗菌药物以抑制内源性细菌感染,如诺氟沙星0.2g,3次/d。 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抗感染治疗 如患者出现发热等感染症状,65%~70%为细菌感染,应作血、尿、痰等需氧及厌氧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较常见的细菌为革兰阴性菌如:大肠埃希杆菌、克雷白肺炎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变形杆菌;革兰阳性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链球菌属;偶尔也有厌氧菌感染。在致病菌未找出之前,就应开始经验性广谱抗生素治疗。应选用能覆盖革兰阳性和阴性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的抗生素,如第3代头孢菌素与氨基糖苷类(丁胺卡那或妥布霉素)合用。如无效可单用亚胺培南,也可与氨基糖苷类合用,两者有协同作用。如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可用万古霉素。其他广谱抗菌药物如喹诺酮类(氧氟沙星或环丙沙星)也可试用 抗生素的剂量宜大,使其血液浓度达到杀菌水平,这对粒细胞缺乏的患者尤为重要, 经试用抗生素治疗3~4天后如病原菌已找到,则根据药敏试验选用抗生素;0.5×109/L以上及感染病灶消失后为止。 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5天患者仍未退热, 应重复细菌培养及真菌培养,必须更换抗生素及考虑输注粒细胞(如粒细胞未上升)。如仍无效,须检查患者有无脏器及组织脓肿形成、 药物热、病毒感染(肝炎、 巨细胞病毒)、寄生虫感染(疟疾、卡氏肺囊虫)等 在排除上述情况后,要考虑隐性真菌感染(念珠菌、曲霉菌等)可能,可经验性的试用两性霉素B或与氟康唑合用。两性霉素B抗真菌谱广,对念珠菌和曲霉菌均有效,但多有发热反应。新的脂质体两性霉素B及两性霉素B的脂肪乳剂混合物将减少发热反应。患者退热后仍应继续用药几天,直至粒细胞上升至0.5×109/L以上及感染病灶消失后为止。 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升白细胞药物 对于慢性白细胞减少,长期稳定,不发生反复感染者,可观察病情变化而不需要升白细胞治疗。 对白细胞较低有症状者,可选用1-2种升白细胞药物,如小檗胺(升白安)、碳酸锂、B族维生素、肌苷、鲨肝醇和利血生等。每4~6周更换一组,直到有效,若连续用药数月仍无效者,不必再继续应用。此类药物多疗效不肯定,且作用短暂。 白细胞减少的治疗 升白细胞药物 造血生长因子: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和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是目前用于粒细胞减少最广泛的药物,尤其是中重度粒细胞减少。 G-CSF对周期性粒细胞减少和严重的先天性粒细胞缺乏儿童效果较好,它能加速化疗引起白细胞减少的恢复,亦可用于预防强烈化疗引起的白细胞减少和发热。根据病情选用50μg/m2皮下注射每日一次或100~300μg/d皮下或静脉内滴注。待白细胞

文档评论(0)

四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