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说明祥解.ppt

第八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赛题说明祥解.ppt

  1.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评分标准-评分细则(4) D.加载表现评分(2) 设Emax为所有模型中的最高效率比,各模型根据其效率比结果获得的加载表现分Ki的计算公式如下式: 上A-D各项得分相加,分数最高者优胜。 八、其它要求和事宜(1) 根据组委会要求制作的参赛作品提交后,各参赛队通过抽签确定比赛顺序; 比赛期间严格按抽签顺序进行,请参赛人员提前到场,未能按时参加比赛需提前向组委会申请并经批准,否则视为自动弃权; 每组安排一名队员对模型进行加载; 八、其它要求和事宜(2) 各参赛组准备PowerPoint演示文件,在比赛现场安排一名队员对作品进行现场介绍及答辩; 结构模型采取现场制作的方式进行,制作时间2天; 每组作品介绍及从加载到比赛结束整个过程所用时间不得超过8min,但是,模型安装和配重固定可在前一组比赛过程中同时进行; 赛题相关事宜联系方式 8th福建省结构赛交流群: ?161347354 手机联系方式: 陈荣淋 李海锋 谢谢 ! 第八届福建省大学生结构设计竞赛 -赛题说明 赛题名称:木质多层房屋结构 汇 报 人:徐玉野、陈荣淋 李海锋、侯 炜 2015年01月10日 一、竞赛模型 二、模型要求 三、加载设备 四、加载与测量 五、模型材料 六、模型现场安装、加载及测试步骤 七、评分标准 汇报内容 一、竞赛模型(1) 竞赛模型为多层房屋结构模型,采用桐木制作; 模型屋面及各层楼面系统承受的静荷载由附加配重实现; 模型结构通过热熔胶固定于底板上,附加配重通过热熔胶分别固定于屋顶和各层楼面; 模型示意图 一、竞赛模型(2) 多层结构模型由参赛选手制作,并通过螺栓和木质底板固定于振动台上; 模型制作材料、小型振动加载台和附加配重由承办方提供。 模型示意图 二、模型要求-几何尺寸要求(1) 底板 模型底板示意图(单位:mm) 多层结构模型用热熔胶固定于模型底板上; 底板为35cm×35cm的木质板; 底板用螺栓固定于振动装置上。 二、模型要求-几何尺寸要求(2) 模型大小 模型立面示意图(单位:mm) 模型总高度应为100cm,允许误差为 ±3mm; 总高度为模型底板顶面至屋顶(模型顶面)上表面的垂直距离; 模型底面尺寸不得超过22cm×22cm的正方形平面,即整个模型需放置于该正方形平面范围内。 二、模型要求-几何尺寸要求(3) 楼层数 模型立面示意图(单位:mm) 模型必须具有4个楼层,底板视为模型第一层楼板; 除第一层以外,每层楼面范围须通过设置于边缘的梁予以明确定义。 二、模型要求-几何尺寸要求(4) 楼层净高 模型立面示意图(单位:mm) 首层净高应不小于25cm,二至四层净高不得小于20cm; 楼层净高是指该楼层主要横向构件顶部与其相邻的上一楼层主要横向构件底部之间的最小距离; 若底板上设置有地梁,则第一层净高需自地梁顶部开始计算;若无地梁则从底板顶面开始计算。柱脚加劲肋、隅撑及其他外立面构件不影响计算楼层净高。 二、模型要求-几何尺寸要求(5) 使用功能要求 模型立面示意图(单位:mm) 各层空间应满足使用功能要求; 在模型内部(即不含楼层外立面),楼层净高范围之间不能设置任何横向及空间斜向构件; 模型底层所有方向的外立面底部正中允许各设置一个20cm×15cm(高×宽)的门洞。 二、模型要求-模型及附加配重安装要求(1) 利用热熔胶将附加配重固定在模型除底层以外的各个楼层的楼面结构上; 可在楼层上设置固定铁块辅助装置,但辅助装置和配重不能超出楼层范围且不能直接跟柱接触; 若辅助装置或配重与柱子接触,则该层净高以接触点的高度位置开始计算。 模型示意图 二、模型要求-模型及附加配重安装要求(2) 提供统一规格的屋顶和楼层配重块; 屋顶配重块长、宽、高约分别为16cm、16cm与2cm,重量约为4kg; 楼层配重块的长、宽、高约分别为8cm、8cm与3cm,重量为1.5kg 。 各楼层配重均为6kg,屋顶配重为4kg; 配重块必须将较大的平面水平放置,且不可叠放,不允许配重超出楼面范围。 模型示意图 二、模型要求-模型及附加配重安装要求(3) 模型试验仅在单一水平向施加振动作用,模型的抗侧体系应在计算书中阐述清楚; 试验时模型放置方向按照安装底板标识(A或B,如图中所示)通过抽签挑边确定。 模型底板示意图(单位:mm) 三、加载设备 结构模型采用小型振动装置进行水平振动作用的加载,考察模型承载力。 小型振动装置 四、加载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