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各家学说 补阳还五赤芍芎, 归尾通经佐地龙, 黄芪为君加桃红, 因虚致瘀此方宜。 补阳还五汤方剂歌诀 中医各家学说 在治疗方面则重视补益元气, 善用黄芪,全方特点是黄芪量大且生用, 活血药用量均轻微, 意即取生黄芪之性走而周行全身。 (王氏所创12 张补气方中, 11 张用黄芪, 9 方补气和活血同用。方中黄芪最大量用至240g)。 因气虚所致血瘀, 故补气药与活血药合用。 由于力主“气虚致中”的中风病因观, 强调全身阳气推动、温煦作用减弱而致病, 故还当适时“加附子四五钱”, 使方中益气扶阳作用得以加强。 在每方之中一味黄芪之剂量均大于诸多活血药剂量之总和。 如: 补阳还五汤, 黄芪用200 g, 而当归尾、赤芍、地龙、川芎、桃仁、红花6 药剂量之和仅为37.5 g; 黄芪桃仁汤, 黄芪用400 g, 而桃仁、红花剂量之和只有25 g。 根据组方原则和药物配伍比例,这些方剂完全符合补气以活血的精神, 是真正的补气活血方, 为治疗气虚血瘀证开辟了新的有效途径。 200 g 37.5 g 400 g 25 g 补气以活血 中医各家学说 [医案例举] 例1 刘,高年体肥,肥人多痰,猝然昏仆,半身不遂,大小便失禁,气出多进少,口角 微钭。此乃虚极之气并于一偏。其舌大,脉不归部,纯是气虚之象,危候也!当急急扶其气。 中医各家学说 分析 此案年高半身不遂,大小便不禁,且脉大无根,为气虚阳脱之象,故急用参附汤加龙骨固脱,同时师效王氏,取补阳还五汤益气振衰。 生黄芪120g,党参12g,黑附子9g, 龙 骨9g, 归身9g, 川 芎3g, 地 龙6g, 桃仁9g, 红 花3g。 (《近代名医经验选编·范文甫专辑》) 中医各家学说 [医案例举] 例2 赵,猝然昏倒,左边半身麻木不仁,步履艰难,口角歪斜,流涎不止带有痰声,不能起床已月余矣,脉沉而细,宜养正活络祛瘀,以王清任法加减之。 中医各家学说 分析 猝然昏倒,半身麻木不仁兼流涎不止、痰声时作,为气虚挟痰。故取王氏补阳还五汤益气通络活血治其本,用竹沥、生姜汁兑服去痰以治标,标本同治,则收效速也。 生黄芪45g,赤芍9g,当归9g, 地龙肉6g,川 芎3g, 桂枝尖4.5g, 桃仁泥3g,南红花6g, 竹沥水(兑)12g, 生姜汁(兑)3滴,舒络丹1丸白水下。 (中医杂志,1958;(4):265) 中医各家学说 课 程 小 结 重视解剖,崇尚实践,勇于创新,主张依据实践分辨其是非正误;提出“灵机记忆在脑”的新见解,在研究医学的方法论方面作出了一定贡献。 中医各家学说 一、学术评议 依据临床实践经验,丰富和发展了活血化瘀的内容,把活血化瘀的治疗方法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医的藏象学说,不仅仅是一个解剖学概念,而且是形体与功能多方面的概括。王氏将两者等同而论,虽用心良苦,但其言多失。其气血理论也有以偏概全之嫌。 中医各家学说 瘀血证治 中风论治 分部论治瘀证 气虚致中 学术重点 二、学术重点 代表著作: 《医林改错》 血瘀证和活血化瘀临床研究创新点 建立国内外认可的血瘀证诊断标准及疗效评价标准; 倡导以活血化瘀方药治疗冠心病; 活血化瘀方药防治介入治疗后冠脉再狭窄; 在中医药领域采用随机、双盲、双模拟的多中心临床研究方法; 传承中创新,创新中传承; 三、学术启发 中医各家学说 【复习思考题】 1.试述王清任对血瘀证的分部治疗方法。 2.试论王清任益气活血法的组方特点。 3.试述王清任对中风本源的认识。 Thanks for Attention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