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血液检验西医诊断学教研室 季鸥 血液组成及生理功能 组成:血浆和血细胞 功能: 红细胞:携氧 白细胞:免疫 血小板:止血 血细胞的生成起源 一、红细胞和血红蛋白检验(RBC、Hb) (一)生理 生理调节:红细胞生成素(Epo)、睾丸激素、其他神经体液 生理功能: Hb携带O2输送至组织各处,将组织中CO2运送到肺而呼出体外。 寿命:120天(每天1/120被破坏,同时有相应补充) (二)参考值 (三)临床意义 1.红细胞及血红蛋白减少 贫血: RBC↓、 Hb ↓ 、 Hct ↓ 成年男性 Hb<120 g/L 成年女性 Hb<110 g/L 贫血程度: 轻度 中度 重度 极重度 Hb(g/L) 90 90~60 60~30 <30 生理性减少:生长发育;血容量增加;造血功能减低 病理性减少:各种贫血。 2.红细胞及血红蛋白的增多 3.红细胞形态改变 二、白细胞计数(WBC) (一)参考值 成人 4~10×109/L 新生儿 15~20×109/L 6个月~2岁 11~12×109/L 白细胞分类计数 (一)中性粒细胞(neutrophil, N) 功能:趋化、变形和粘附作用,吞噬作用和杀菌作用等功能,在机体防御和抵抗病原菌侵袭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中性粒细胞动力学 临床意义 2.中性粒细胞减少 NAC=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 白细胞减少(leukopenia) WBC <4×109/L 粒细胞减少(granulocytopenia) NAC <1.5×109/L 粒细胞缺乏症(agranulocytosis)NAC <0.5×109/L 粒细胞减少见于: ⑴感染性疾病(病毒、伤寒杆菌、严重感染) ⑵血液系统疾病 ⑶物理、化学因素 ⑷单核—吞噬细胞系统亢进 ⑸其它(SLE、免疫性疾病) 3.中性粒细胞核象变化 4.中性粒细胞形态异常 (二)嗜酸性粒细胞(E) 血片分类:占0.5%~5%,绝对计数 <500/㎜3/0.5×109/L 功能:具有吞噬功能 嗜酸球增高 ⒈变态反应性疾病 ⒉寄生虫病 ⒊皮肤病 ⒋血液病: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霍奇金病(HD) ⒌某些恶性肿瘤 6.某些传染病 7.其他 8.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 嗜酸球减少 ⒈长期使用激素后 ⒉传染病极期:尤其沙门氏菌属感染、伤寒 (三)嗜碱性粒细胞(B) 少见的粒细胞 占血片分类的0~1% 生理功能:参预超敏反应 嗜碱粒细胞增多: CML 骨髓纤维化(MF) 慢性溶血脾切后 (四)淋巴细胞(L) 重要的免疫活性细胞 淋巴细胞增多: ⒈主要见于病毒感染,如麻疹、风疹、水痘等 ⒉肿瘤疾病如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 ⒊急性传染病恢复期 ⒋移植排斥反应:GVHD等 淋巴细胞减少: 应用皮质激素后,烷化剂、抗淋巴细胞球蛋白等 异形淋巴细胞 增多见于 病毒感染性疾病 药物过敏 细胞肥大病毒感染 其他:免疫性疾病,粒细胞缺乏症,放疗 (五)单核细胞(M) 生理功能: 1.诱导免疫反应 2.吞噬和杀灭某些病原体 3.吞噬红细胞和清除损伤组织及死亡的细胞 4.抗肿瘤活性 5.对白细胞生成的调节 单核细胞增多: ⒈某些感染 ⒉血液病:单核细胞白血病、粒缺恢复期 、恶性细胞病、淋巴瘤等。 3.急性感染恢复期。 附:类白血病反应 (leukemoid reaction) 指机体对某些刺激因素所产生的类似白血病表现的血象反应。(WBC增高,幼稚细胞) 病因:多种因素,以感染、恶性肿瘤最多见 多种类型,其中以中性粒细胞型最常见 特点:白细胞计数增高 中性粒细胞增多 中毒性颗粒 核左移 NAP积分明显增高。 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鉴别 血小板计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