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皮肤学外治法祥解.ppt

  1. 1、本文档共13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Free template from 中医皮肤科外治法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 戴 明 中医外治法定义 分为广义外治法和狭义外治法。 广义外治法泛指除口服、静脉给药以外施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比如药物外洗、敷、熏、针灸、按摩、气功、音乐疗法、体育疗法等均属于广义外治法; 狭义外治法则指用药物、手法或器械施与体表皮肤(粘膜)或从体外进行治疗的方法。 历 史 皮肤病中医外治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 《山海经》中就有砭针切开排脓的记载,这些是中医外治法的萌芽。 长沙马王堆出土的现存最早的中医临床医学文献《五十二病方》记载外治法17种,用药50余种,剂型9种; 中医皮肤科外治也是随着中医外治法的发展而不断发展的。 历 史 晋末外科专著《刘涓子鬼遗方》水银治疗皮肤病和对脓肿进行切开排脓的记载。 隋朝巢元方编写的《诸病源候论》中记载了丹毒、疔疮、痈疽、兽蛇咬伤等40多种皮肤病,如“湿疥者,小疮皮薄,常有汁出,并皆有虫,人往往以针头挑得,状如水内涡虫”,则指的是疥疮。 “外治之宗”吴尚先《理瀹yue骈pian文》的问世,以其丰富的内容——理、法、方、药俱备,说奠定了中药外治的理论基础。其总结出了覆、熨、罨、涂、熏、浸、洗、擦、搭、抹、嚏、吹、滴、吸、捏、咂、坐、塞、刷、摊、点、烧、照、缚、扎等近百种外治方法,大致上包含了古代应用的各种外治方法。 他本人通过长期实践,大力提倡膏药的应用。他在二十年间, “月阅症四、五千人,岁约五、六万人,出膏大小约十万余张。”因此,可以说《理瀹骈文》是我国第一部专门研究膏药的专著。 外治法分类 皮肤科中医外治法细分有数百种,常用的有四五十种。 主要有药物外治法、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和应用现代化设备的外治法等。 根据皮肤专科特点,常用于皮肤病的中药外治法有溻渍法(湿敷法)、熏洗法、浸洗法、擦洗法、坐浴法、敷药法、点药法、涂搽法、薄贴法、腐蚀法、热熨法、扑粉法、封包法、摩擦法、护创法、烟熏法、面膜法、脐疗法、耳穴压豆法、穴位注射法等20余种。 外用药物主要包括止痒药、清热药、收湿药、杀虫药、润肤药等。 外治法分类 器具配合手法外治法是指利用传统的器械如刮板、三棱针、灯火、手术刀、药棒、火罐等配合手法,或者单独用手法如指压作用于肌表治疗疾病的外治法。包括刮拍法、放血法、灯火曝照法、指压法、割挑法、药棒叩击法、拔罐法(火罐、药罐、水罐、走罐、刺血拔罐)。 现代化器具外治法主要是指借助现代科技中电、声、磁、光的能量以促进药物由外而内提高内病外治疗效的外治法。有中药离子导入法、超声雾化吸入外治法、超声透入法、磁疗法、激光针灸法。 中医外治法的优点与特点 中医外治法具有作用迅速、疗效显著、副作用少、运用方便、操作简单、取材容易、能够直接观察、随时掌握等多种优点。 一是疗效可靠、迅速、显著。 二是中医外治法适应症广泛。外治最适用于外因引起的外症。 三是外治法安全可靠系数大,由于皮肤、枯膜屏障自我保护功能及使用的多为天然药物,使得外治疗法毒副作用少; 四是外治疗法在操作上简单易行.从而方便了病人,亦减少了内服之苦; 五是与当今其它治法相较,外治诸法相对低廉,减轻了患者经济负担; 六是可以或为主或为辅与其它治法结合协同进行综合治疗,使之能相得益彰,提高疗效。 外治法的作用机理 非药物外治法以机械刺激、经络传导达到治病的目的 药物外治法概括为:经络传导、皮肤透入和粘膜吸收 中药外用实验室研究有以下的作用:抗微生物作用、抗炎作用、生肌作用、光敏作用、蛋白凝固作用、镇痛止痒作用、生物活性作用。 外治法的理论要点一:体表辨证 1.皮肤症状的辨证,包括自觉症状、皮损的辨证 2.部位的辩证 3.病因的辩证,如六淫,情志 4.八纲、脏腑、气血、三焦、经络、卫气营血等辨证。 皮肤症状的辨证 清吴尚先《理瀹骈文》:用膏之法有五:一审阴阳,分别表里寒热、邪正虚实;二察四时五行,根据四时所伤,五脏病复;三求病机,探讨风、气、湿、寒、火的变化;四度病情,忧愁思虑,所伤之五脏;五辨病形,即五脏六腑之外症不同,分别有用膏之大法。 ——“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所异者法耳。医药药理无二,而法则神奇变幻。外治必如内治者,先求其本,本者何?明阴阳识脏腑也……虽治于外,无殊治在内也” 首辨阴阳 阳证 阴证 发病情况 发病急 发病缓慢 病位 发于皮肉、浅、在表 发于筋骨、脏腑、深、在里 皮色 红 皮色不变或紫暗、枯槁 温度 灼热

文档评论(0)

基本资料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