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四、预防措施患者应隔离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为止。幼儿园、托儿所、学校等集体机构的密切接触者等应医学观察3周,对可疑患者,立即隔离。 目前我国已逐步推广流行性腮腺炎减毒活疫苗的应用。国外自1966年开始大量使用,其预防感染的效果小儿可达97%,成人中可达93%,腮腺炎活疫苗可与麻疹、风疹疫苗联合使用,三者之间互不干扰。针对我国本病发病率高,病情重,应有计划地使用腮腺炎疫苗。 猩红热 概述: 猩红热是溶血性链球菌所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临床特点为起病急、发热、咽峡炎、全身弥漫性鲜红皮疹、继而脱屑。如治疗不当或不彻底少数患者病后可出现心、关节、肾脏等变态反应性并发症。猩红热全年均有发病,以温带,冬春季发病较多。人普遍易感,5-15岁为高发年龄。近数十年,猩红热的临床表现渐趋轻症化。患者和带菌者是主要传染源,尤其是轻型患者和带菌者是本病重要的传染源。传播途径主要是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偶也可通过带菌的用具传播。 预防措施: 主要是控制传染源,应对病人进行隔离治疗;切断传播途径,与病人接触应戴口罩,流行期间应避免到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公共场所应空气流通,必要时可进行空气消毒。 风疹 概念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一种常见的急性传染病。以发热、全身皮疹为特征,常伴有耳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如果孕妇感染风疹,将严重损害胎儿,儿童成人均可发病。 流行病学传染源:传染源有临床病人、亚临床型感染者和隐性感染者,由于隐性感染者实际数目比发病者高,因此是易被忽略的重要传染源。传染期在发病前5~7天和发病后3~5天,起病当天和前一天传染性最强。病人口、鼻、咽部分泌物以及血液、尿液等样本中均可分离出病毒。 传播途径:一般儿童与成人风疹主要由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人与人之间密切接触也可经接触传染。胎内被感染的新生儿,特别咽部可排病毒数周、数月甚至1年以上,因此通过污染的奶瓶、奶头、衣被尿布及直接接触等感染缺乏抗体的医务人员、家庭成员,或引起婴儿室中传播。风疹可垂直传播,胎儿被感染后可引起流产、死产、早产或有多种先天畸形的先天性风疹。易感人群:6个月以下小儿因母体来的被动免疫故很少患病。一次患病后大多有持久免疫。风疹较多见于冬春近年来春夏发病较多,可在幼儿园、学校中流行。 临床表现依感染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自然感染的风疹及先天性风疹,其表现有不同。 (一)自然感染的风疹潜伏期平均为18天(14~21天)。低热或中度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疲倦、乏力及咳嗽、喷嚏、流涕、咽痛、结合膜充血等轻微上呼吸道炎症。偶伴呕吐、腹泻、鼻衄、齿龈肿胀等。通常于发热1~2天后出现皮疹,皮疹初见于面颈部,迅速向下蔓延,1天内布满躯干和四肢,但手掌、足底大都无疹。皮疹初起呈细点状淡红色斑疹、斑丘疹或丘疹,直径2~3mm。面部、四肢远端皮疹较稀疏,部分融合类似麻疹。躯干尤其背部皮疹密集,融合成片,又类似猩红热。皮疹一般持续3天(1~4天)消退,亦有人称为“三日麻疹”。面部有疹为风疹之特征,少数病人出疹呈出血性,同时全身伴出血倾向,出疹期伴低热,轻度上呼吸道炎,脾肿大及全身浅表淋巴结肿大,其中尤以耳后、枕部、颈后淋巴结肿大最为明显,肿大淋巴结轻度压痛,不融合,不化脓。皮疹消退后一般不会留色素沉着,亦不脱屑。(二)先天性风疹综合征 胎儿被感染后,重者可导致死胎、流产、早产。轻着可导致胎儿发育迟缓、出生体重、身长、头围、胸围等均比正常新生儿低 。因此对有先天性风疹可能的小儿自出生后需随访至2~3年或4~5年,可见先天性风疹综合征是风疹病毒感染的严重后果。 预防措施因本病症状多轻,一般预后良好,故似不需要特别预防,但先天性风疹危害大,可造成死胎、早产或多种先天畸形,因此预防应着重在先天性风疹。 (一)隔离 病人应隔离至出疹后5天。但本病症状轻微,隐性感染者多,故易被忽略,不易做到全部隔离。一般接触者可不进行检疫,但妊娠期、特别妊娠早期的妇女在风疹流行期间应尽量避免接触风疹病人。(二)自动免疫 目前我国也已制成风疹减毒活疫苗,已开始使用,重点免疫对象中包括婚前育龄妇女,含高中、初中毕业班女生。 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要求 1、建立健全组织机构:成立主管领导负责的领导小组,设专人负责传染病防制工作,落实责任制,建立健全三级疫情报告网。 2、建立健全传染病报告、管理制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报告制度、传染病疫情报告制度、晨午检制度、缺勤学生病因追查登记制度、通风、消毒制度等。 3、学生晨午检、病因追查要有记录。各班教室通风、消毒要有记录。 学校传染病防制工作要求 4、制定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理预案、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应急处理预案、甲型H1N1流感、手足口病、水痘、猩红热等常见传染病应急处理预案。 5、根据传染病流行的季节性特点,不定期对全校师生开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