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学史(四)-7.ppt

  1. 1、本文档共6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文学史(四)-7.ppt

第四讲 清代小说 第一节 清代文言小说 一、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清代文言小说的两大系统。 清代是文言小说创作的又一高潮期,产生了以蒲松龄《聊斋志异》、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等为代表的一批优秀作品。 具体而言,清康熙时《聊斋志异》问世,初以抄本流传,至乾隆三十一年(1766),严州太守赵起杲与余集、鲍以文等人合作刊印《聊斋志异》十六卷,之后翻刻不断,流播甚广。影响所及,产生了诸如和邦额《夜谭随录》、沈起凤《谐铎》、长白浩歌子《萤窗异草》等小说,皆拟聊斋而作。 乾隆末,纪昀(1724-1805)《滦阳销夏录》六卷、《如是我闻》四卷、《槐西杂志》四卷、《姑妄听之》四卷、《滦阳续录》六卷先后问世,至嘉庆五年(1800),由其弟子盛时彦合刻为《阅微草堂笔记》。 由于纪昀曾担任礼部尚书及《四库全书》总纂官等职,此书印行后影响甚大,产生了诸如许仲元的《三异笔谈》、俞鸿渐的《印雪轩随笔》、俞樾的《右台仙馆笔记》等作品。 从小说文体特点来看,《聊斋志异》呈现出“一书兼二体”的特征,即既有笔记体,也有传奇体,其精彩篇章多以传奇体写就;而《阅微草堂笔记》则纯属笔记体。 有意思的是,纪昀曾经阅读过蒲松龄《聊斋志异》,并发表了独特的见解。盛时彦《姑妄听之跋》(1793)以“先生尝曰”方式,引用纪昀之语云: 《聊斋志异》盛行一时,然才子之笔,非著书者之笔也……今一书而兼二体,所未解也。小说既述见闻,即属叙事,不比戏场关目,随意装点。 ……今燕昵之词,媟狎之态,细微曲折,摹绘如生。使出自言,似无此理。使出作者代言,则何从闻而见之?又所未解也。留仙之才,余诚莫逮万一,惟此二事,则夏虫不免疑冰。 “才子之笔”与“著书者之笔”,遂成为清代文言小说两大系统的代名词。 所谓“才子之笔”,指描摹细微曲折,文辞讲求情采; 而“著书者之笔”,则指叙事简约,文辞平朴。 盛时彦《姑妄听之跋》云:“读先生之书”,“与才子之笔分路扬镳”,他总结纪昀小说的特点为: 辨析名理,妙极精微,引据古义,具有根柢,则学问见焉。叙述剪裁,贯穿映带,如云容水态,迥出天机,则文章亦见焉……夫著书必取镕经义而后宗旨正,必参酌史裁而后条理明,必博涉诸子百家而后变化尽。 总之,《阅微草堂笔记》所体现的,是清代乾嘉学派重视文献考据,是崇尚汉学而引发向汉魏小说观念的回归。 小说观念的差异,深刻地影响到小说创作实践。相同的题材,蒲松龄和纪昀表现出来的文学趣味,有时大相径庭。 譬如以狐女故事为例,此乃《聊斋志异》小说精华所在,诸如《婴宁》、《青凤》诸篇,狐女温柔可爱,情节曲折多姿,正是蒲氏着意处。 但是,《阅微草堂笔记》中也有若干狐女故事,其文学重心却不在人物形象或情节设置,而在于考辨议论。 纪昀《如是我闻》卷三载: 故城刁飞万言,其乡有狐女生子者,其父母怒之。狐女涕泣曰:“舅姑见逐,义难抗拒,但子未离乳,当且携去耳。”越两岁余,忽抱子诣其夫曰:“儿已长,今还汝。”其夫遵父母戒,掉首不与语。狐女太息抱之去。此狐殊有人理。但抱去之儿,不知作何究竟。将人所生者仍为人,庐居火食,混迹闾阎欤?抑妖所生者仍为妖,幻化通灵,潜踪墟墓欤?或虽为妖,而犹承父姓,长育子孙,在非妖非人之界欤?虽为人而犹依母党,往来窟穴,在亦人亦妖之间欤?惜见首不见尾,竟莫得而质之。 《聊斋》未能入选《四库全书》,一方面源于小说观念的限制,另一方面可能也夹杂有纪昀的私人因素。 《滦阳续录》卷六载: 亡儿汝佶,以乾隆甲子生,幼颇聪慧,读书未多,即能作八比。乙酉举于乡,始稍稍治诗、古文,尚未识门径也。会余从军西域,乃自从诗社才士游,遂误从公安、竟陵两派入。后依朱子頴于泰安,见《聊斋志异》抄本,时是书尚未刻,又误堕其窠臼,竟沉沦不返,以讫于亡。故其遗诗遗文仅付孙树庭等,存乃父手泽,余未一为编次也。惟所作杂记,尚未成书,其间琐事,时或可采。因为简择数条,附此录之末,以不没其篝灯呵冻之劳。又惜其一归彼法,百事无成,徒以此无关著述之词,存其名字也。 二、蒲松龄生平著述。 1、生平。 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柳泉居士。生于明崇祯十三年(1640)四月十六日,卒于清康熙五十四年(1715)一月二十二日,享年七十六岁。山东淄川(今淄博市)蒲家庄人。 蒲松龄着贡生服画像,由江南画家朱湘鳞绘于康熙五十二年(1713),时蒲氏74岁。 蒲氏一生可分为六个阶段: 1)读书进学(19岁之前,1640-1658) 出生于一个渐趋败落的地主家庭,父亲蒲槃一度弃学经商,家境颇富,四十无子,遂散财“周贫建寺”,后得四子一女,蒲松龄为第三子。 自幼聪颖,“经史皆过目能了”,父甚钟爱之。十八岁时,娶妻刘氏,年方十五。 十九岁,应童子试,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道连得三个第一名,补博士弟子员。

文档评论(0)

5566www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61221151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