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老年人人格健全与成熟的对策 坦率的交谈 暂时的逃避 把思想情感转移到其他活动上 对人谦让 为别人服务 做事要善始善终 避免超乎常态的行为 对别人要宽宏大量 给对方机会 自己动手 制定休闲计划 (三)对焦虑与压力的应对策略 焦虑是一种十分复杂的消极情绪,反映了老年人心理上紧张不安,或忧虑烦恼等不愉快的复杂情绪感受和认知障碍,反映在行为活动上则是逃避、攻击或自我防御。 1.增强心理耐力 耐力即个体在遭遇挫折时,可防止、避免行为失常的能力,是个体可承受来自环境的各种打击,能承受住各种挫折、磨难,从而更好地适应所处环境的能力。 2.消除心理压力 防止过重的心理压力 把信心建立在熟练的基础上 五、老年期的人格类型 (一)人格类型的主要类别 成熟型 这类性格的老年人热爱生活,顺应社会进步;具有自觉、果断、坚毅的意志品质;淡泊宁静,经常处于愉快开朗的情绪状态;有独立见解,善于分析问题,富有创造力。 退缩型 隐居依赖型老人:胸无抱负,失去生活目标,安于现状,得过且过; 自我谴责型老人:自怨自艾,不满意自己现在的生活,认为自己过去的大半生是烦恼、倒霉的大半生,把过去的不幸与辛酸全归咎于自己无能,没出息。 悲观失望型老人:大多因经济收入少或贫病交加、晚景凄惨、前途茫茫,内心空虚以至绝望无生路。 防御型 主要表现为: 不情愿、不顺从“命运”安排的反抗心理,很多人表现为近乎病态般的“返童现象”,他们穿衣打扮,行为活动都极力模仿中年人以至青年人; 接近病态般的自尊心过强、过重。逃避老化的事实,不自量力,以至操劳过度。 愤怒型 这类性格的老年人对社会的一切变化和新生事物都看不惯,将个人所经历的不顺利均归咎于他人;容易对他人发脾气,暴躁,人际关系比较紧张;自制力差,常抱有对立情绪,对人对事难以宽容大度;以自我为中心,兴趣比较狭窄。 * * * * * * * * * * * * * 第五章 老年人的人格特征 人格,通常指一个人在漫长的生命历程中,逐渐形成的稳定、持续的心理特点,以及行为方式的总体。 persona最初指古希腊戏剧演员在舞台演出时所戴的面具:一是指一个人在人生舞台上所表现的种种言行,人遵从社会文化习俗的要求而做出的反应。即人格所具有的“外壳”,就像舞台上根据角色的要求而戴的面具,反应出一个人外在表现。二是指一个人由于某种原因不愿展现的人格成分,即面具后的真实自我,这是人格的内在特征。 人格是个体与环境交互作用所形成的; 人格的形成是独特的,也是持久的; 人格决定了个体独特的行为模式与身心特质。 1.人格的整体性 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统一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人格统合性是心理健康的重要指标。当一个人的人格结构在各方面彼此和谐统一时,他的人格就是健康的。否则,可能会出现适应困难,甚至出现人格分裂。 一、人格的内涵 2.人格的稳定性 人格的稳定性表现为两个方面: 一是人格的跨时间的持续性。 二是人格的跨情境一致性。 人格的稳定性并不排除其发展和变化。人格变化有两种情况。 第一,人格特征随着年龄增长,其表现方式也有所不同。(如同是特质焦虑,在少年时代表现为对即将参加的考试或即将考入的新学校心神不定,忧心忡忡;在成年时表现为对即将从事的一项新工作忧虑烦恼,缺乏信心;在老年时则表现为对死亡的极度恐惧。) 第二,对个人有重大影响的环境因素和机体因素,如移民、严重疾病等,都有可能造成人格的某些特征,(如自我观念、价值观、信仰等的改变。不过要注意,人格改变与行为改变是有区别的。行为改变往往是表面的变化,是由不同情境引起的,不一定都是人格改变的表现。人格的改变则是比行为更深层的内在特质的改变。) 3.人格的独特性 人格的独特性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心理与行为是各不相同的。由于人格结构组合的多样性,使每个人的人格都有其自己的特点。 强调人格的独特性,并不排除人们之间在心理与行为上的共同性。同一民族、同一阶层、同一群体的人们具有相似的人格特征。 4.人格的社会性 人格的社会性是指社会化把人这样的动物变成社会的成员。人格是社会的人所特有的。 人格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特质理论、生物学理论、人本主义理论、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认知理论。 精神分析理论强调,人们的无意识心理对行为方式差异起着重大作用; 特质理论强调,人是处在具有各式各样人格特征的连续体的某一个位置上; 生物学理论强调,遗传素质与生理过程在人格个别差异上的作用; 人本主义强调,责任感和自我认同感是形成人格差异的主因; 行为主义和社会学习理论强调,条件反射和心理预期结果成就了人们的行为方式; 认知理论强调,行为的差异是由信息加工方式造成的。 人到老年,性情大变?? 为探讨老年人的人格发展模式和根源,研究者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消毒技术规范试题.doc VIP
- 《社会工作实务》课程教学大纲讲课稿.pdf VIP
- 标准图集-J12Z601 典型路面结构及道路工程细部构造.pdf VIP
- (2025秋新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docx VIP
- 工程建设监理概论习题答案.doc VIP
- 2025年陕西省综合评标评审专家库考试在线题库及答案.docx VIP
- 七年级数学上册-考点训练:欧拉公式-课后练习.docx
- 《工程监理概论》课件.ppt VIP
- 2025年内审员资格证考试(ISO9001)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详解(5卷).docx VIP
- 2025至2030中国低压熔断器市场盈利模式建议与竞争策略展望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