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三复习+活动教程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3.神经系统的分级调节 3. 某一外伤病人,不能说话,但能听懂别人讲话;不能写字,但能看书看报。受伤的中枢应是下列哪项( ) A. 运动语言中枢 B.听觉语言中枢 C.视觉语言中枢 D.感觉语言中枢. 第四章 种群和群落 1、全球性的生态环境问题 全球变暖 臭氧层破坏 酸雨 水资源短缺 土地荒漠化 海洋污染 生物多样性锐减 第六章 生态环境的保护 第三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生长素化学本质 感受光刺激的部位 —— 弯曲的部位 —— 产生的部位 —— 分布的部位 —— 运输的方向 —— 吲哚乙酸 尖端 尖端下部 分裂能力强的部位 生长旺盛的部位 极性运输——胚芽鞘、芽、幼叶、幼根 非极性运输——成熟组织 横向运输——尖端 (主动运输) 根 芽 茎 10-10 10-8 10-6 10-4 10-2 (mol/L) 抑制 促进 0 二、生长素的生理作用 两重性:低浓度时促进生长,高浓度时抑制生长。 ①生长素促进根、芽、茎生长的最适浓度是不一样的; ② 三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是根〉芽〉茎。 (2)针对三条曲线对比分析,可以得出: ② 三者对生长素的敏感性 根﹥芽﹥茎。 另:不同植物的敏感度不同 双子叶植物﹥单子叶植物 (3)促进作用具有两重性体现 顶端优势 根的向地性和茎的背地性 (4)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①利用生长素类似物(如2,4 — D)除草 ② a 用材乔木要保护其顶芽; b 果树、行道树、草莓、西瓜要在一定时期切断顶芽; c 棉花要适时摘心 ③无籽果实 植物激素 合成部位 主要作用 1.生长素 2.赤霉素 3.细胞分裂素 4.脱落酸 5.乙烯 未成熟的种子、 幼根和幼芽 促进细胞伸长,促进种子萌发和果实发育 主要是根尖 促进细胞分裂,诱导分化 根冠、萎蔫的叶片 抑制细胞分裂和种子萌发,促进叶、果实衰老和脱落 各部位均可产生,成熟果实更多 促进果实成熟 幼嫩的芽、叶和发育中的种子 促进生长、促进扦插枝条生根、促进果实发育、防止落花落果 主要的植物激素种类和作用 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应用 打破人参﹑马铃薯种子的休眠 促进芹菜﹑芦苇的高产 加速凤梨﹑柿子﹑番茄的果实成熟 促进甘薯﹑葡萄的生根 对苹果﹑鸭梨进行疏花疏果 ----赤霉素类 ----赤霉素类 ----乙烯利 ----生长素类似物 ----生长素类似物 (一)种群 1.种群:在一定的自然区域内,同种生物的全部个体形成种群。 2.种群数量特征: ※出生率和死亡率 ※迁入率和迁出率  ※年龄组成:预测种群的变化趋势 ※性别比例 3.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 ①样方法:多用于植物、某些昆虫卵、作物植株上的蚜虫、跳蝻等种群。 A.样方的多少、样方的大小 B.取样的方法:五点取样法、等距取样法 C.取样的关键: 随机取样:样本数量足够大,不能掺入主观因素。 边缘效应:样方边缘上的个体,一般而言,样方的顶边、 左边及左角处的个体统计在内,其他边缘不做统计。 ②标志重捕法 设某种群的总数为N ,第一次捕获标记的个体为M,第二次重捕的个体数为n,其中已标记的为m, 则:N:M=n:m N= m(重捕中标志数) M(总标志数) n(重捕个体数) A k/2 种群“J”型增长曲线 产生条件: 理想状态——食物充足,空间不限,气候适宜,没有敌害等 种群“S”型增长曲线 在食物(养料)和空间等有限的条件下, 种群数量呈现S型增长趋势。 K值:在环境条件不受破坏的情况下,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 (二)群落 1.群落:同一时间内聚集在一定区域中各种生物种群的集合。 2.丰富度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物种的组成是区别不同群落的重要特征。) 3.种内和种间关系 种内斗争:指同种生物个体之间,由于争夺食物、空间或配偶等发生的斗争。 种间关系 关系类型 物种 关系一般特征 实例 A B 互利共生 寄生 竞争 捕食 (“+”表示有利,“-”表示有害) ++ 彼此有利 相互依存 根瘤菌与大豆 +- 一方有利 一方受害 彼此抑制 -- 种群A得利 种群B有害 +- 蛔虫和人 水稻和杂草 羊与草 狼与羊 ◆垂直结构:垂直分层 植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光照强度 动物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食物、栖息场所等 水域分层的主要原因是:阳光、温度、食物和含氧量 ◆水平结构:水平镶嵌 分布不均匀的原因:地形、土壤湿度和盐碱度、光照强度、生物自身生

文档评论(0)

三沙市的姑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