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1. 发动机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与功能 1. 电子控制系统的组成 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组成可分为信号输入装置、电子控制单元(ECU)和执行元件三大部分,如图2-1所示。 信号输入装置 (各类传感器) 电子控制单元 (ECU) 执行元件 图2-1 电子控制系统的基本单元 图2-13 叶片式空气流量计工作原理 旁通道 叶片 电位计滑臂 电位计 镀膜电阻 VS 开大 开大 开小 开小 VB(蓄电池电压) VC(5V一定) 滑动臂S E2(搭铁) E2(搭铁) E E 滑动臂S α US UB US VC VS C B E2 VB VC US VS 电源UB C 图2-8 超声波式空气流量传感器流量检测原理电路 1-整流网栅;2-涡流发生器;3-超声波;4-超声波发生器;5-超声波接收器;6-信号处理电路 空气流量传感器 空气滤清器 进气歧管 1 2 3 4 5 6 5V ECU 稳压电源 1.磁感应式曲轴与凸轮轴位置传感器 1)磁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S N S N S N 图2-14 磁感应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1 (a) (b) (c) 2 3 1-信号转子;2-电磁线圈;3-永久磁铁 (a)-接近;(b)-对正;(c)-离开 图2-15 传感线圈磁通和感应电动势的变化情况 (a) (a)低速时 (b)高速时 (b) 0 0 0 0 a a a a a b d b d b d c E t t t t 电动势E 磁通Φ 怠速与块怠速的控制 ECU 空气流量计 节气门体 怠速调节螺钉 进气总管 进气支管 空气阀 ISC阀 传感器 电子控制单元ECU 执行器 (a) (b) (c) (c) (d) (e) 0 ON OFF +12V 0V 0V (+) (-) 0V 数字输入缓冲器 模/数 转换器 输入端口 输出端口 CPU 缓冲器 ON OFF 5V 0V 5V 0V 5V 0V 输出回路 输入回路 单片机 显示器驱动回路 继电器驱动回路 电动机驱动回路 电磁线圈驱动回路 110000011010 图2-54 电子控制单元ECU内部结构框图 发动机爆燃的控制 闭环控制原理框图 爆燃判断范围信号 峰值检测 比较基准值 判断 爆燃 ECU 爆燃信号 滤波电路 爆燃消失 爆燃传感器 产生爆燃 减少点火提前角 增大点火提前角 点火提前角的慢速调节法 爆燃辨别信号 不产生爆燃时,又渐渐增大点火提前角 爆燃发生时渐渐 减少点火提前角度 点火时期 时间 点火提前角的快速调节法 停止 爆燃 点火提前角θ 时间 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 液力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框图 发动机 辅助变速装置 (行星齿轮传动机构) 液力变矩器 传动轴、后桥 调速阀 液压泵 液压操纵系统 驾驶员 节气门开度信号 输入 增大 扭矩 输出 工作液压 车速信号 (速控液压) 踏板控制液压 自动变速器的类型 电控自动变速器的工作过程框图 发动机 变矩器 辅助变速装置 驱动轮 节气门位 置传感器 车速 传感器 液压控制装置 变速阀 电磁阀 ECU 电子控制系统 自动变速器的电子控制系统组成框图 行驶模式选择 空档起动开关 节气门位置传感器 车速传感器 制动开关 超速主开关 巡航ECU 冷却液温度传感器 变速时刻的控制 锁止时刻的控制 自诊断系统 备用系统 OD关断指示灯 三号电磁阀 二号电磁阀 一号电磁阀 传感器 ECU 执行器 a)标准模式 b)经济模式 换高速档 换低速档 3→4 2→3 1→2 2←3 3←4 14—2 锁止 OFF 锁止 ON 1000 2000 3000 4000 0 20 40 60 80 100 节气门开关 10 20 30 40 50 60 70 80 90 100 110 120 车速/km·h-1 变速器输出轴转速/r·min-1 节气门开关 100% 50% 0 1000 2000 3000 4000 5000 车速/km·h-1 输出轴转速/r·min-1 0 50 100 150 1→2 2→3 3→OD 1←2 2←3 3←OD 自动变速器换档图 图6-1 附着系数与滑移率的关系 100 0 稳定区域 非稳定区域 纵向附着系数 与滑移率S的关系如图6-1所示。 将制动时车轮滑移率S控制在15%~20%,此时纵向附着系数最大,可得到最大的制动力。同时横向附着系数也保持较大值,使汽车具有良好的抗侧滑能力及制动是的转向操纵能力,因而得到最佳的制动效果。 3. ABS的功用 ABS的功用就是使实际制动过程控制接近于理想制动过程,如图6-3所示。 图6-3 ABS理想的制动控制过程 驾驶员想要达 到的控制压力 速度 车轮速度 汽车速度 滑移率Sopt 0 时间 ABS控制的制动压力 1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防盗门施工组织设计方案.doc VIP
- 2025年版高等职业教育专科专业教学标准 460115 智能光电制造技术.docx
- [美国时代周刊]Time2012-06-25.pdf VIP
- 中医医疗医院设备配置标准.pdf VIP
- 陕2023TJ 077《住宅厨房、卫生间装配式L型构件排气道系统图集》.pdf VIP
- (完整word版)JGJ107-2016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doc VIP
- 三+《品质》(教学课件)-【中职专用】高二语文(高教版2023·职业模块).pptx VIP
- 新课标下体育中考项目现状的分析与思考.docx VIP
- 新员工入职适应期的评估体系与职业发展建议.docx VIP
- 第三周(9月15日)国旗下讲话稿:勿忘国耻振兴中华.pdf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