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贞观之治”对实现中国梦具启迪作者: 胡冰 [国家信访局党组纪检组组长、党组成员]
“贞观之治”是唐太宗李世民开创的中国历史上少有的太平盛世。其时,社会呈现出政治清明、重视民生、广开言路、倡廉用贤、厉行节约、休养生息、百姓安居乐业的安定局面。因其年号为“贞观”,史称“贞观之治”。?
李世民作为唐朝第二个皇帝,曾饱尝战乱之苦,对百姓流离失所的痛楚深有感触,故其在执政的二十余年间,一直把百姓安定、四境安宁作为自己追求的政治理想。《资治通鉴·唐纪》中所记载的李世民的治国之道等,对于我们实现伟大的中国梦,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以史为鉴,居安思危
历史上,历朝历代君主登基后,最大的愿望和追求是江山稳固。然而,实现这一目标极其困难。正如侍御史马周上书李世民所言:“三代(夏商周)及汉,历年多者八百,少者不减四百,良以恩结人心,人不能忘其故也。自是以降,多者六十年,少者才二十余年,皆无恩于人,本根不固故也。”贞观二年,李世民读《隋炀帝集》后,对大臣说,我发现炀帝亦崇尧、舜而诋桀、纣。魏征说,炀帝“口诵尧、舜之言而身为桀、纣之行,曾不自知,以至覆亡也”。李世民听罢道:“前事不远,吾属之师也。”
后妃徐惠曾上书李世民,“昔秦王并吞六国,反速危亡之兆;晋武奄有三方,翻成覆败之业”,原因是“矜功恃大,弃德而倾邦;图利忘害,肆情而纵欲”。对此,李世民深以为然。他说,“齐后主、周天元皆重敛百姓,厚自奉养,力竭而亡。譬如馋人自啖其肉,肉尽而毙,何其愚也”;“治国如治病,病虽愈,犹宜将护。傥遽自放纵,病复作,则不可救矣”。由此看来,对执政者来说,居安思危须日慎一日。
李世民所谓“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的论断,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李世民及其臣僚的上述论述表明,一个国家要兴旺发达,真正强盛起来,必须善于借鉴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李世民十分重视广开言路。他曾召见给事中张玄素,问以治道。张玄素答:“隋主好自专庶务,不任群臣;群臣恐惧,唯知禀受奉行而已,莫之敢违。以一人之智决天下之务,借使得失相半,乖谬已多,下谀上蔽,不亡何待。”李世民认为,张玄素所言非常重要,故“择天下贤才,置之百官,使思天下事”,并专设谏官一职。其时,李世民从谏如流,大臣进谏蔚然成风。魏征等一批忠直之臣,对李世民的过失,直言规劝谏诤。比如,李世民的长女长乐公主出嫁时,因其是长孙皇后所生,便令人以厚礼相送。魏征得知后,上谏阻止。当李世民把魏征谏言传给长孙皇后时,长孙皇后说:“陛下称重魏征,不知其故,今观其引礼义以抑人主之情,乃知真社稷之臣也。”诚然,李世民亦有按捺不住的时候。魏征曾当庭面折李世民。李世民罢朝后,气愤地对长孙皇后说:“会须杀此田舍翁!”“魏征每廷辱我!”然而,长孙皇后却说:“妾闻主明臣直;今魏征直,由陛下之明故也,妾敢不贺!”
李世民广开言路、虚心纳谏,对于实现“贞观之治”起到了重要作用,亦很值得我们领导干部借鉴。面对来自各方面的批评甚至尖锐批评,领导干部应当以大度能容的胸怀,虚心听取,择善而从。只有这样,才能使我们的工作少走或不走弯路。以德为先,任人唯贤
李世民的用人之道,是其在政治上取得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他曾说:“为官择人,不可造次。用一君子,则君子皆至;用一小人,则小人竞进矣。”“为官择人,唯才是与。苟或不才,虽亲不用;如其有才,虽仇不弃。”
李世民对重要官员的任用,非常谨慎。他说:“为朕养民者,唯在都督、刺史,朕常书其名于屏风,坐卧观之,得其在官善恶之迹,皆注于名下,以备黜陟。”他还命五品以上官员,各举堪为县令者,以备选用。贞观十年,长史权万纪上书李世民:“宣、饶二州银大发采之,岁可得数百万缗。”李世民说:“朕贵为天子,所乏者非财也,但恨无嘉言可以利民耳。与其多得数百万缗,何如得一贤才!”由此可见,李世民是多么求贤若渴。
贞观元年,李世民在论功行赏时,其叔父李神通自以为打过许多胜仗,功劳很大。李世民却说,叔父虽然首先举兵起义,但也打过败仗;房玄龄、杜如晦等虽然没有冲锋陷阵,却能出谋划策,帮我夺取天下,他们难道不比您功劳大吗?您虽是我的至亲,我却不可以因私加封。李世民认为,设官立职,是为了选拔人才,为国家、百姓效力,而不是徇私报恩;如果让庸人掌权,国家将难以安宁。长孙无忌是李世民的重要谋士之一,又是其内兄。当李世民任命他为宰相时,长孙皇后怕有人说闲话而表示反对。李世民坚持“用人不避亲,唯在德才耳”,重用了长孙无忌。
对于官吏贪腐,李世民始终保持警惕。贞观二年,李世民对大臣说:“为主贪,必丧其国;为臣贪,必亡其身。”贞观四年,他又告诫大臣:“若徇私贪浊,非止坏公法,损百姓,纵事未间发,心中岂不常惧?恐惧既多,亦有因而致死者。大丈夫岂得苟贪财物以害及性命,使子孙每怀愧耻耶?”由于李世民治官理政有方,其时忠臣良将辈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