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六章 煤焦油制燃油分离工艺
教学目的: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
素质目标:
引言——焦油制燃油分离工艺简介
根据获取煤焦油时的过程温度不同,煤焦油有高温、中温、中低温、低温之分。目前国内各地区的煤焦油,按此原则分类,同类煤焦油性质相对较为一致。下面就列举此两种煤焦油的比较具有代表性的性质。
表6-1 高温煤焦油性质
油样指标 1.180 馏程, ℃36/200 20%/30% 300/338 40%/50% 384/435 60%/70% 495/594 74.5m% 750 残炭,m% 19.59 S, m% 0.26 N, m% 1.13 C, m% 89.45 H, m% 5.31 组成,m% 烷烃 0 环烷烃 0 芳烃 87.7 胶质及其他 12.3 金属含量 μgg-1 Cu 0.20 Ca 22.75 Mg 2.67 Ni 0.78 V 0.01 Fe 11.2 Na 0.95 表6-2 中低温煤焦油性质
油样指标 密度(20℃)/gcm-3 g/cm3 1.0432 馏程, ℃ IBP/10% 126/218 30%/50% 289/351 70%/90% 415/ 95%/EBP 80% 457 粘度,mm2/s 40℃ — 100℃ 6.210 凝点, ℃ 29 残炭, m% 5.55 机械杂质,% 0.191 S, m% 0.1553 N, m% 0.8725 C, m% 82.46 H, m% 6.79 金属含量,μg/g Cu 0.01 Ca 26.90 Mg 5.10 Ni 0.69 V 0.15 Fe 48.45 Na 4.82 从上述表格中数据可以看出:煤焦油就馏程而言,比较接近于石化行业中的一些重质油品,而H元素含量在5~7m%。目前汽、柴油的H元素含量基本在13~14m%,故如果希望将煤焦油转化为燃油,则必须提高H元素含量,从而达到轻质化的目的。
目前,国内外煤焦油制燃油的主要方法见下图,由图示可知,由原料煤焦油生产燃油的方法虽然很多,但是反应完成后都必须经过反应混合物的分离,才能得到燃油产品,分离过程对产品的收率和质量影响很大。国内外焦油制燃油的分离工艺大同小异,主要都是由蒸馏过程完成产品的分离,但国外的工艺比国内要多样化。
图6-1 煤焦油制燃油的主要方法
日本、德国、法国、俄罗斯等国家的单套焦油蒸馏装置的能力都在10~50万t/a。从理论上讲,能力越大,规模效益越好。国内单套焦油蒸馏装置有0.6,1.2,3,5,1,15万t/a各种规模。3万t/a以上的规模均为连续蒸馏工艺,小于3万t/a的规模都是间歇蒸馏工艺。出现不同加工规模的原因有:
焦油加工厂自身焦油产量不同,按自产焦油建设相应的规模;
未作为一个产业来考虑焦油的加工,仅作为一个焦化厂的附带处理单元;
大规模焦油加工的技术水平不够;
环境保护和能量利用没有达到发达国家的重视程度。
6.1 反应产物油分离的原理
6.1.1 产物油的组成
从前述内容可知,用于制备燃油的原料有高温煤焦油和低温煤焦油之分,应用较为成熟的加工方法有催化裂化、延迟焦化、加氢裂化等。不同的原料采用不同的加工工艺,其产物油的组成也各不相同,本章以国内应用比较多,且技术相对比较成熟的煤焦油加氢裂化工艺为例介绍反应产物油分离工艺。
煤焦油加氢裂化工艺很好的解决了轻质化同时提高产品收率的问题:在加氢催化剂活性环境下,多环芳烃开环、断链后饱和,可以有效的抑制在裂化过程中的缩合反应,从而根本性的降低油品的碳氢比,提高油品中的H元素含量。加上加氢精制工艺,脱硫、氮、金属,烯烃饱和,达到精制目的;再配合加氢改制工艺,进一步饱和芳环,使环烷烃开环,在不改变柴油馏程的前提下,提高油品H元素含量,降低柴油密度、色度,提高柴油馏分十六烷值,同时降低柴油凝点。由此,煤焦油的裂化、轻质化基本已达最深,产品收率有效得到提高,经济效益显著增加。
煤焦油加氢装置的优化进料为:低温煤焦油(含煤气化焦油)、高温煤焦油的洗油、高温煤焦油的洗油和蒽油的混合物、高温煤焦油的蒽油、中温煤焦油。以高温煤焦油的蒽油加氢为例,其产品油的分布如下表所示。
表6-3 蒽油加氢的产品分布
项目 气体 65℃ 65~177℃(石脑油馏分) 177℃(柴油馏分) C5+液收 数据,% 2.31 2.51 24.44 70.74 97.69 产品性质如下:
表6-4 石脑油产品性质
规格 石脑油 馏分范围,℃ 180 密度,g/cm3(20℃) 0.778 总硫,wtppm 1 总氮,wtppm 1 馏程,℃ IBP/ 60 10%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