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罗哌卡因的进展
罗哌卡因用于脊麻的研究进展
河西医院 郑红
【摘 要】罗哌卡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低心脏毒性和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浓度时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明显,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硬膜外麻醉,镇痛,外周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但由于其临床使用年限较短,对其神经毒性方面的研究有限,所以罗哌卡因能否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罗哌卡因的理化性质,药代动力学特性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能的比较,影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因素包括药物浓度对阻滞效果的影响,比重对阻滞效果的影响以及添加剂对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罗哌卡因对脊髓神经系统的毒性作用包括对成人脊髓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对儿童脊髓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及罗哌卡因用于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效应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关键词】 罗哌卡因 ;蛛网膜下腔阻滞
罗哌卡因因其独特的理化性质:低心脏毒性和低中枢神经系统毒性,低浓度时对感觉运动神经阻滞分离明显,已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成人和儿童的硬膜外麻醉,镇痛,外周神经阻滞和局部浸润麻醉,但能否用于脊麻一直存在争议,本文就罗哌卡因用于脊麻的麻醉效应及安全性作一综述。
1 理化性质[1]与药代动力学特性
局麻药重要的理化特性是脂溶性,蛋白结合率和pKa。罗哌卡因和布比卡因都是酰胺类局麻药,罗哌卡因是第一个纯左旋异构体,两者性质比较如下:pKa都是8.2,脂溶性分别是2.9和10,蛋白结合率为94%和95.5%。由于罗哌卡因的血浆蛋白结合率略低,而脂溶性仅为布比卡因的3/10,故其对运动神经鞘膜,神经膜及血脑屏障的穿透能力和蓄积能力较差,而对Aδ和C神经纤维的阻滞广泛,这可能是其出现感觉运动神经分离的药理学基础。人的静脉输注罗哌卡因的清除率为(0.82± 0.16)L/min高于布比卡因的0.58L/min,稳态分布容积,消除半衰期均短于布比卡因,罗哌卡因较高的清除率和较短的消除半衰期减少了药物累积现象,从而减少全身中毒的危险。
2 与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能的比较
Malinovsky等[2]的研究显示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能力是布比卡因的3/4,其等效剂量比为3:2即15mg的罗哌卡因和10mg的布比卡因在感觉阻滞的显效时间和持续时间上相仿。Kallio等[3]研究结果显示了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能力是布比卡因的1/2,阻滞运动神经的时间是布比卡因的1/2,尽管各家报道的结果有些出入,但罗哌卡因对运动神经的阻滞能力弱于布比卡因是肯定的。
3 影响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效果的因素
3.1 药物浓度对阻滞效果的影响
Camorcia等[4]比较了剖宫产手术患者1%和0.1%的罗哌卡因对神经阻滞的影响,结果发现1%罗哌卡因运动神经阻滞的ED50是6.1mg,0.1%罗哌卡因运动神经阻滞的ED50是9.1mg,两种浓度的效价比为1:1.5。罗哌卡因的浓度明显影响剖宫产手术患者运动神经的阻滞效果,低浓度时药量增加约50%。
3.2比重对阻滞效果的影响
Khaw等[5]比较了2.5ml 1%罗哌卡因+0.5ml 0.9%氯化钠和2.5ml 1%罗哌卡因+0.5ml 50%葡萄糖(比重分别为1.0092和1.0345)对神经的阻滞效果,结果显示,重比重组阻滞效果完善(平均针刺上限阻滞平面T1,低比重组T3)上限阻滞平面变动系数低(17.7% vs 21.9%),阻滞达T4的时间短(7.7min± 4.9min vs 16.4min± 14.4min),L1以上恢复时间短(189.0min± 29.6min vs 215.5min± 27min,运动完全阻滞时间(9.9min± 5.3min vs 13.8min± 5.4min)与完全恢复时间(144.8min± 28.4min vs 218.5min± 56.8min)均短。而Kallio等[6]比较了1.5ml 1%罗哌卡因+0.5ml葡萄糖300mg/ml和2ml 0.75%罗哌卡因对神经阻滞的影响,结果显示加入葡萄糖促进了阻滞平面向头侧扩展和阻滞完善性,并缩短了感觉和运动阻滞的持续时间。
4 添加剂对神经阻滞效果的影响
4.1可乐定
局麻药中加15mg可乐定可显著提高罗哌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的麻醉质量而不影响感觉和运动的恢复[7]。
4.2 阿片类药物
10mg-25mg芬太尼或2mg-10mg芬太尼与2mg-3mg等比重罗哌卡因注入蛛网膜下腔可以提供快速可靠的镇痛而不影响运动阻滞[8]。
5 安全性
5.1 脊髓神经系统毒性作用
5.1.1 对成人脊髓神经系统毒性作用的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
Yamashita等[9]在动物实验中比较了2%地卡因,2%布比卡因,10%利多卡因,2%罗哌卡因的脊髓神经毒性作用,结果发现造成脊髓背索空泡范围大小的顺序是利多卡因=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