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长角血蜱孤雌种群防御素基因原核表达研究.doc
第一章 文献综述
1.1 引言
蜱(tick)为专性吸血的体外寄生动物,依据新的分类体系(Barker and Murrell, 2004),蜱被划分于节肢动物门(Arthropoda),蛛形纲(Arachnida),蜱螨亚纲(Acari),寄螨总目(Parasitiformes),蜱目(Ixodida)。作为具有特殊吸血特性的类群,蜱不仅繁殖力超强,而且宿主甚为广泛。由于蜱在生活史中经常需要更换宿主,且能够在吸血过程中传播多种病原体(病毒、立克次体、原虫、细菌、毒素等),可引起莱姆病、森林脑炎、Q热、斑点热、人粒细胞无形体病以及蜱瘫等各类疾病(Jongejan and Uilenberg, 2004; 陈泽等, 2011),给人类健康和畜牧业生产带来极大的危害。近年来的一些研究报道发现,蜱可采用各种抗菌肽作为有效的武器来抵御各类病原体。蜱体内的一些生物分子(抗菌肽、抗凝血分子、免疫调节肽、抗病毒肽、抗肿瘤肽等)又具有极其重要的研究及临床应用价值(潘卫庆, 2007)。
1.2 孤雌生殖种群简介
长角血蜱隶属硬蜱科血蜱属(邓国藩, 1993),在自然界存在两种生殖种群,两性生殖种群与孤雌生殖种群。长角血蜱在全世界范围内都有分布,其中两性生殖种群大多分布于澳大利亚和东亚地区,在南太平洋的一些岛屿上及新西兰、俄罗斯等地均有发现(张舒林和姜在阶, 1997)。我国也已经在17个省市发现该蜱两性种群(颜忠诚和李春林, 2000)。孤雌生殖种群相对较少,在日本北部、新西兰、前苏联的远东地区曾有发现,我国在上海、四川、甘肃等地也均有发现(Hoogstraal et al., 1968)。因其分布很广泛,且其宿主多以哺乳类为主,尤其家畜类(牛、羊、马、犬等)及多种野生动物(Hoogstraal et al., 1968; 颜忠诚和李春林, 2000; 张舒林和姜在阶, 1997),可携带泰勒虫(Theileria)、巴贝斯原虫(Babesia)、螺旋体(spirochete)等病原体(白启等, 1996 ; Jongejan and Uilenberg, 2004; Guan et al., 2010; Li et al., 2009),给畜牧业的发展及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损害。
长角血蜱孤雌生殖种群在形态学、生活习性等方面与两性生殖种群基本相似,但两个生殖种群的染色体倍数不同,其生活史也存在显著差异(周金林等, 2004),且两者之间有明显的生殖隔离(陈雪洁, 2012)。但从不同基因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来看,孤雌生殖种群与两性生殖种群之间的遗传距离仍属于种内范畴。
1.3 抗菌肽简介
抗菌肽一般指具有广谱抗菌活性的一类小分子多肽,氨基酸数目一般小于100,分子量大多小于10kDa,且多数带正电荷(等电点大于7),属于阳离子多肽。最早的抗菌肽是通过蜡状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刺激诱导惜古比天蚕(Hyatophora cecropia)产生的,并命名为天蚕素(Boman et al., 1972)。之后在昆虫及两栖类,甚至从原核生物到高等动物乃至人类都有发现。由于对抗菌肽的研究越来越重视,有关抗菌肽数据更新库APD(http://aps. / AP/main.php)(Guangshun et al., 2009)建立,除此之外还有新加坡的一个数据库(http://defensins.bii.a- .sg/)(郭超, 2015)也较有权威性。目前已经发现并报道的抗菌肽有两千多条,尽管抗菌肽的种类繁多,来源广泛,但其依然具有共同特性:广谱的抗菌性,分子量小,多为短肽、阳离子多肽,热稳定性强(吴静等, 2011)。因抗菌肽作为国际生物领域的研究热点及其具本身具有的特性,抗菌肽的研究在医药、食品行业、农业等领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根据抗菌肽来源可以将其分为:
昆虫抗菌肽,昆虫分布广泛,在世界上生物种群种类繁多,已发现的昆虫抗菌肽二百余种;
两栖动物抗菌肽,两栖动物在世界大部分的地区都有分布,一共有7356种(Frost , 2010),且其自身体内先天存在一些抗氧化肽、抗菌肽、抗病毒肽等(郭超, 2015);
植物抗菌肽,能够抑制植物病原菌的生长,结构上多含有半胱氨酸,形成二硫键;
哺乳动物抗菌肽,主要在先天性免疫中发挥作用,主要分为defensins bactenecins 和cathelicidins几大家族,其中人类防御素属于抗菌肽中的一个大家族,依据二硫键的位置分为α-防御素β-防御素θ-防御素Erik and Wuyuan, 2007);
细菌抗菌肽,又称为细菌素,目前APD数据库收录的有一百余种。依据结构上的特点分为:α-螺旋型β-折叠型4种胞膜渗透的模型:毯式模型,桶板模型,凝聚模型,环形孔模型。随着研究的深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物业安全生产培训PPT课件.pptx VIP
- 1.2掌握广西壮族服饰元素及特点(课件)《广西壮族服饰文化与创意设计》.pptx VIP
- 交流电气装置的接地规范.pdf VIP
- 创伤(救治)理论知识考核试题及答案.pdf VIP
- 47_DLT 584-2017《3kV~110kV电网继电保护装置运行整定规程》.pdf VIP
- 基于FAP启动子的表达载体及心肌纤维化药物筛选方法.pdf VIP
- 建设工程项目管理规范材料.doc VIP
- 中国设施农业的减碳增汇效应分析——基于1828个县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pdf VIP
- 小学体育与健康沪教版(五四学制)(2024)二年级全一册《第四课 运动场上我最棒》教学设计 .pdf
- GB50270-2010 输送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