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刮痧疗法 1、刮痧的概念 2、刮痧的原理及功效 3、刮痧的器具、介质 4、刮痧的基本操作及注意事项 5、刮痧的适应症及禁忌症 6、常见病症的刮痧方法 一、刮痧的概念 刮痧疗法是指应用光滑的硬物器具或用手指、金属针具等,在人体表面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挤、揪、捏、刺等物理刺激,造成皮肤表面病血点、瘀血斑或点状出血,通过刺激体表络脉,改善人体气血流通状态,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排泄瘀毒、退热解惊、开窍益神等功效。 刮痧介质 1)水、酒剂:通常用冷开水、温开水或白酒。 2)油剂:常用芝麻油、菜籽油、豆油等植物油(无毒性的)。 3)刮痧活血剂:采用中药提炼浓缩调配而成,具有活血化瘀作用。 (六)局部基本操作 (一)后颈与腰背背部刮痧: 1.刮背颈椎:自颈椎刮起,经胸椎第一椎至尾骨,分两段刮完。 2.刮左,右肩膀筋,先左后右。 3.刮膀胱经俞穴,自大杼至腰部,即距督脉左,右各一寸五分处。 4.以膀胱经为中心,由里向外斜刮,从肩膀筋以下至腰部约刮五至七条斜线,间距以肋骨为准。切勿做地毯式全面刮痧。 (二)胸腹部刮痧 1.先刮任脉:自天突穴(胸骨体最上端)刮至小腹,由上而下可分三段,第一段为胸骨体,第二段为心窝至肚脐,第三段为肚脐至曲骨,一段一段地刮,切勿一次刮到底,惟肚脐处可轻刮。 2.以任脉为中心,上自天突穴起,向左,向右两侧做斜线之刮痧,约三至五条,其中乳房不刮。 (三)四肢的刮痧 上肢与下肢,内侧与外侧各有不同。 1.上肢外侧:由指尖向肘及肩膀方向进行。 2.上肢内侧:由肩向叉与指尖方向刮。 3.下肢外侧及后侧:由大腿向膝,向脚刮。 4.下肢内侧:由内踝尖向膝,向上刮。 五、刮痧适应症 1.外感疾病:痧症(多发于夏秋季,表现为微热形寒、头昏头痛、恶心呕吐、胸腹部或胀或痛甚至上吐下泻、神志昏蒙,多起病突然),感冒、伤风等外感而引起的其它内科疾病.兼有表证者,如胃肠型感冒.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上呼吸道感染等。 2.内科疾病:如脑血栓、脑软化、哮端、胃痛、呕吐、腹痛、便秘、腹泻、失眠、头痛、眩晕、水肿、痹证、痨证、内伤发热及虚劳等病症。 刮痧适应症 3.外科疾病:颈椎病、肩周炎、腰腿痛、急慢性扭伤及其它疼痛性疾病。 4.妇科疾病:月经不调、痛经.带下病及妊娠期和产后疾病。 5.儿科疾病;疳积、惊风、发热、消化不良、营养不良以及假性近视等。 6.其它:养颜美容、减肥保健等。运用刮痧可使皮肤的新陈代谢加强、皮肤中的细胞得到充分的营养和氧气,毛孔自然收缩变小,皱纹消除或减少。妇女生产后的妊娠纹,一般刮拭2—3个月即可消除。 面部刮痧美疗 面部刮痧应用在面部按摩之后,将精华素均匀涂于面部,用两块牛角刮痧板进行操作。操作时间20分钟,每动作重复5~8次,穴位处点按渗透6秒。 功效:????1、 消炎镇静,舒缓活血,改善晦暗、黑黄肌肤,排除面部毒素,淡化斑点、色素印。????2、 增强皮肤免疫力,改善面部皮肤松弛、下垂、抚平面部皱纹。????3、 消除疲劳,缓解压力。 1、 颜面下巴正中 → 下关穴2、 承浆穴 → 下关穴 3、 地仓穴 → 下关穴4、 人中穴 → 听宫、听会5、 迎香穴 → 听宫、听会6、 点按迎香,提升嘴角(交替)7、 刮鼻头8、 鼻通穴(上迎香) → 太阳穴 9、 鼻尖 → 印堂10、晴明穴(轻揉点按)→ 攒竹 → 鱼腰 → 丝竹空 → 太阳穴11、刮眉毛沿前额12、左太阳穴 →右太阳穴(沿前额,左右交替)13、嘴角 → 太阳穴(提升面部)14、手部安抚提升(结束) 4)上肢:刮拭沿大肠经循行区域,由肩上的肩髃向下刮过曲池至合谷,每侧刮10-20次,在肩髃、曲池穴位处可稍加力重刮,其他部位轻手法相连,合谷穴宜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3-5次。 主要的刮拭部位颈肩部、上肢、下肢 1.颈肩部:患者取坐位 1)颈部正中:用轻手法直线刮拭颈部正中督脉循行区域,从风府到大椎穴,刮10-20次即可;若肌肉薄弱,棘突明显者,可用刮板棱角点压按揉椎间隙,自上而下,每个椎间隙按压10秒左右。 肩凝症(肩关节周围炎) 2)肩上部:用弧形刮法从后发际风池穴向肩井穴、肩髃穴方向刮拭,每侧刮20-30次为宜。 3)肩胛内侧:用直线重刮法从后发际天柱穴向大柱穴,膈俞穴方向刮拭,每侧刮20-30次为宜。 4)肩前部:用弧形刮法刮拭腋前线,每侧从上向下刮拭20-30次为宜。 5)肩后部:先用直线轻刮法由内向外刮拭肩胛冈上下,然后用弧形刮法刮拭肩关节后缘的腋后线,每一部位刮20-30次为宜。 6)肩外侧:术者一手握住患者前臂手腕处,使上肢外展45°,用重刮法、直线刮法刮拭肩关节外侧的三角肌正中及两侧缘,每侧刮拭10-20次为宜。 2.上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