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课心理学复习提纲介绍.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心理学概述 心理现象的内容结构(P2-5): 1.心理过程①认知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发的过程中,为弄清客观事物的性质和规律而产生的心里现象;②情感过程: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引起的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体验和感受;③意志过程:是指由认知的支持与情感的推动,人有意识地客服内心障碍与外部困难而坚持实现目标的过程。2.个性心理①个性倾向性:是决定个体对事物的态度和行为的内部动力系统,是具有一定的动力性和稳定性的心理成分;②个性心理特征:是个体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征。③自我:自我即自我意识,是个人对自己的自觉因素3.意识和无意识①意识:是现时正被人觉知到的心理现象。②无意识 心理学的研究任务(P7-8): 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包括动物的心理和人的心理,确定心理事实,揭示心理的规律,揭示心理的机制,揭示心理的本性。 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与主要方法(P10-14): 基本原则:1.客观性原则:就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从人的活动的额客观事实出发,努力反映心理现象的本来面貌,并以实践作为检验的标准。2.系统性原则:就是坚持系统的整体的观点。3.发展性原则:就是要坚持发展的观点,对心理活动的变化进行动态的研究。4.实践性原则:人的心理是在社会实践汇总产生个发展的。5.教育性原则; 主要方法:1.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2.实验法:是在控制变量的条件下系统操作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化对其他变量产生的影响。3.测验法:以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作出量化结论。4.调查法: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联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定问题,让被调查者自有表达其态度或意见。 5.个案研究法: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主要的心理学流派(P17-23): 1.1879年,德国心理学家冯特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走上了独立发展的道路。2.构造主义心理学—奠基人:冯特(德);主张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三种元素。3.机能主义心理学—创始人:詹姆斯(美) ;代表人物:杜威;安吉尔;主张研究意识,但不把意识看成个别心理元素的结合,而看成川流不息的过程。4.行为主义心理学—心理学上的第一次革命 代表人物:华生(美);斯金纳(美);行为心理学的诞生从根本上改变了心理学的地位。5.格式塔心理学——代表人物:韦特海默(德);克勒(德);考夫卡(德);6.精神分析学说—创始人:弗洛伊德(奥地利);7.人本主义心理学—创始人:马斯洛(美);罗杰斯(美);8.认知心理学—心理学史上的第二次革命创始人:奈瑟尔(美);9.潜意识心理学—代表人物:弗洛伊德;约瑟夫·墨菲;东泽·HE(美); 第二章 心理的神经生理机制 神经元的结构与功能(P30): 结构:具有细长突起的细胞,由胞体、树突、轴突构成; 功能:接收刺激(信息)、传递信息和整合信息。 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构与功能(P33-35): 结构:1.脊髓;2.脑[①脑干(a.延脑;b.脑桥;c.中脑);②间脑(a.丘脑;b.下丘脑);③小脑;④大脑(a.左半球;b.右半球);⑤边缘系统]; 功能:1.脊髓能向大脑传送神经冲动,或者把大脑发出的神经冲动传到效应器官。 2.脊髓能完成一些简单的反射,如膝盖反射、肘反射、跟腱反射等。 3.脑干是维持生命的基本活动,如呼吸、心跳、体温调节等生理活动的主要结构。 4.丘脑在控制睡眠和觉醒中起重要作用。5.下丘脑对维持体内平衡,调节内脏器官和内分泌系统的活动,激活情绪起着重要的作用。6.小脑具有保持身体平衡,调节肌肉紧张度,实现随意和不随意运动的作用。7.边缘系统特别是海马在记忆功能中有重要作用。 第三章 感觉 感觉的定义、意义、种类(P44-46): 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 意义:1.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 2.感觉保持了机体与环境的信息平衡。3.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 种类:根据刺激物的性质以及它作用于感官的性质,分为: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感受性、感觉阈限定义及种类(P47-53): 感受性的定义:感觉器官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感受性的种类:1.绝对感受性—对绝对阈限的感觉能力,与绝对阈限成反比。2.差别感受性—对差别阈限的感觉能力,与差别阈限成反比。 感觉阈限的定义:指持续一定时间,能够引起感觉的刺激量。 感觉阈限的种类:1.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2.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感觉的相互

文档评论(0)

钱缘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