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 绪论 第一章结束! 当遭受低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多遇地震影响时,一般不受损伤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本地区设防烈度的地震影响时,可能损坏,经一般修理或不需修理仍可继续使用 当遭受高于本地区设防烈度的预估的罕遇地震影响时,不致倒塌或发生危及生命的严重破坏。 又称为三水准的设防要求, “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 。 中国抗震设计规范(2010)设防目标 1.4.1 抗震设防目标 三种烈度关系示意图 基本烈度(设防烈度):相当于 50年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重现周期为475年。 众值烈度(小震,多遇地震): 50年超越概率为63.2%;重现周期为50年;众值烈度比基本烈度低1.55度。 罕遇烈度(大震,罕遇地震):超越概率为3~2%,重现周期为1641年~2475年;罕遇烈度比基本烈度高一度。 按国家规定的权限批准作为一个地区抗震设防依据的地震烈度称为设防烈度,用Id表示。) 规范规定:一般情况下,可采用《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中的地震基本烈度。对已编制抗震设防区划的城市,可按批准的抗震设防烈度进行抗震设防。 设防烈度的取值依据: 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 抗震设防烈度 抗震设防烈度和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的对应关系: 0.40 0.20(0.30) 0.10(015) 0.05 设计基本加速度值/g 9度 8度 7度 6度 抗震设防烈度 注:g为重力加速度。 规范规定: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及以上地区的建筑必须进行抗震设计 ★ 震中距的影响 请思考:图中的两座建筑在经历不同周期特点的地震作 用下,那座建筑更易破坏? 建筑所在地区遭受的地震影响,应采取相应于抗震设防烈度的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和设计特征周期或规定的设计地震动参数来表征。建筑的设计特征周期应根据其所在地的设计地震分组和场地类别确定。 设计地震分组 设计地震分组是新规范新提 出的概念,用以代替旧规范设计 近震、设计远震的概念。 在宏观烈度大体相同 条件下,处于大震级远离 震中的高耸建筑物的震害 比中小级震级近震中距的 情况严重的多。 设计地震分三组 对于Ⅱ类场地,第一、二、三组 的设计特征周期分别为:0.35s、0.40s、0.45s. 南京市属第一组。 6度近震 6度远震 7度近震 7度远震 第一章 结构抗震基本知识 建 筑 结 构 抗 震 设 计 * 建筑结构抗震设计 主讲教师: 刘美景 东南大学成贤学院 第1章 绪论 1.1 地震与地震动 1.2 地震震级与地震烈度 1.3 地震的破坏作用 1.4 工程结构的抗震设防 1.5 抗震设计的基本要求 地球是一个近似于球体的椭球体,平均半径约6400km,赤道半径约6378km,两极半径约6 357km。地球内部可分为三大部分:地壳、地幔和地核。 古登堡界面 1. 1 地震与地震动 以地震成因分类 : (1)构造地震:由于地球内部岩层的构造变动引起的地震,最主要的地震构造地震成因。 (2)火山地震:由于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 (3)陷落地震:由于地表或地下岩层突然发生大规模陷落和崩塌而造成的地震。 (4)诱发地震:由于大面积蓄水容易引发的地震。 1.1. 1 地震的类型与成因 岩石原始状态 受力后发生变形 岩石断裂产生振动 (回跳) 构造地震形成示意图 破坏性地震主要属于构造地震。据统计,构造地震约占世界地震总数的90%以上。 一、地震波构成 地震波:地震引起的振动以波的形式从震源向各个方向传播。分为体波和面波。 体波是通过地球本体传递的波,包括纵波和横波。 面波为沿地表传播的次生波,指洛夫(Love)波和瑞雷(Rayleigh)波。 1. 1 . 2 地震波 二、地震波形式特点 体波 纵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拉压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一致。 纵波的传播过程是介质质点间弹性压缩与张拉变形反复的过程,因此,纵波在固体、液体里都能传播。 压缩波(纵波、P波) 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分SH波与SV波 。横波的传播过程是介质质点不断受剪变形的过程,因此横波只能在固体介质中传播。 剪切波(横波、S波) 横波是由震源向外传递的剪切波,质点的振动方向与波的前进方向垂直。 2.面波 面波是指沿介质表面(或地球地面)附近传播的波,(随深度迅速衰减)包含瑞雷(Rayleigh)波和洛夫(Love)波两种。一般认为是体波经地层界面形成的次生波。 瑞雷波是纵波P和横波SV在固体层中沿界面传播相互叠加的结果。瑞雷波传播时,质点在波的传播方向与地表面法向组成的平面内做逆进椭圆运动。 瑞雷波的 运动轨迹 洛夫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带钢硬度计分析报告.pdf
- 2016学年广东怀集八年级数学:17.1《勾股定理》2(新人教版下)分析报告.ppt
- 2015年药品招标年终总结分析报告.ppt
- 带帽PTC控沉疏桩加筋复合地基施工工法分析报告.doc
- 2016学年广东怀集八年级数学:18.2.2《菱形》1(新人教版下)分析报告.ppt
- 2015年一级机电案例班分析报告.ppt
- 2016学年广东怀集八年级数学:20.1.2《中位数和众数》1(新人教版下)分析报告.ppt
- 2015年一级建造师《建筑工程实务》考试试题及答案分析报告.ppt
- 2016学年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一化学预习:《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1(人教版必修2)分析报告.ppt
- 2016学年山西省运城中学高一化学预习:《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苯2(人教版必修2)分析报告.ppt
- 2025AACR十大热门靶点推荐和解读报告52页.docx
- 财务部管理报表.xlsx
-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选修3-1课件第二章恒定电流第7节闭合电路欧姆定律.ppt
- 第三单元知识梳理(课件)-三年级语文下册单元复习(部编版).pptx
- 俄罗斯知识点训练课件-七年级地理下学期人教版(2024).pptx
- 课外古诗词诵读龟虽寿-八年级语文上学期课内课件(统编版).pptx
- 高三语文二轮复习课件第七部分实用类文本阅读7.2.1.ppt
- 高考物理人教版一轮复习课件第4章第3讲圆周运动.ppt
- 高考英语一轮复习课件53Lifeinthefuture.ppt
- 2025-2030衣柜行业风险投资发展分析及投资融资策略研究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