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K+通道只有静息和失活两种状态,没有失活状态。
经通道易化扩散无饱和,经载体易化扩散有饱和。
Na+泵(钠钾泵,Na+-K+-ATP酶)消耗1分子ATP,3Na+移出胞外,2K+移入胞内,维持细胞内外Na+、K+浓度差.
神经细胞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接近K+平衡电位,净外流为零(K+通道开放,通道关闭)
膜电位逐步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水平(Na+少量内流)
动作电位快速上升相(Na+通透性增大,大量内流)
动作电位快速复极相(Na+通道失活,K+通道开放,K+外流) 绝对不应期,Na+通道完全失活
负后电位(迅速外流的K+蓄积在膜外侧,阻碍K+内流) 前期相对不应期,后期超常期
正后电位(生电性钠泵的作用) 低常期
神经-肌接头兴奋传递
动作电位传至接头前膜→接头前膜去极化→前膜Ca2+通道开放、Ca2+内流→释放ACh→ACh与接头后膜N2型受体结合→接头后膜对Na+通透性增高→终板电位→动作电位
经典突触传递(关键因素:进入突触前膜的Ca2+数量)
突触前神经元兴奋→兴奋到达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突触前膜Ca2+通道开放→Ca2+进入突触前膜→神经递质释放→扩散到突触后膜→后膜对某种离子通透性改变→后膜去极化或超级化→产生突触后电位
EPSP(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IPSP(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兴奋性递质 抑制性递质
后膜去极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提高(兴奋) 后膜超极化,突触后神经元兴奋性降低(抑制)
Na+ 内流↑↑↑,K+外流↑,净内向电流 Cl-内流↑↑↑,K+外流↑,净外向电流
动作电位,局部电流形式传导,不衰减,不总和,有不应期。
局部电位,电紧张扩布,不能远距离无衰减传播,可总和,无不应期。
局部电位:终板电位、EPSP、IPSP、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
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 窦房结P细胞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 大量K+外流达平衡,少量Na+内流 大量K+外流达平衡,少量Na+内流
0期(去极化) 快Na+通道开放,内流增加 Ca2+缓慢内流
1期(快速复极初期) 快Na+通道关闭,一过性K+外流增加
2期(平台期) Ca2+内流,K+外流,
3期(快速复极末期) Ca2+内流停止,K+外流增多 K+外流超过Ca2+内流
4期(静息/自动去极化)钠泵(排Na+摄K+) K+外流逐渐减少(主要)
钠钙交换体(排Ca2+) Na+、Ca2+内流逐渐增加
钙泵(排Ca2+)
消化道平滑肌 静息电位:K+平衡电位
基本电节律(慢波):与生电性钠泵有关,钠泵受抑制时去极化,恢复时回到静息水平。
动作电位(快波):去极化,Ca2+内流;复极化,K+外流
视杆细胞 暗处,Na+内流。明处,Na+内流减少,K+外流,出现超级化。超级化型感受器电位,局部电位,扩布至终足,释放谷氨酸。
5、血浆渗透压主要取决于晶体渗透压,对维持细胞内外水平衡起主重要作用,80%来自Na+、Cl-;
胶体渗透压,对维持血管内外水平衡起主重要作用,75%~80%来自白蛋白。
EPO→肾,TPO(血小板生成素)→肝,CSF(集落刺激因子)→淋巴细胞。
红细胞可塑变形性,双凹圆碟状最重要。
ESR加速,血沉变小,悬浮稳定性变小,纤维蛋白原↑,球蛋白↑,胆固醇↑;红细胞叠连;
ESR减慢,血沉增大,悬浮稳定性变大,白蛋白↑,卵磷脂↑。
血凝块收缩原因:血小板的收缩蛋白收缩。
凝血因子:3由内皮细胞合成,存在于组织,其他存在于血浆;4是Ca2+,其它是蛋白质;5由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合成;除3、4、5其它由肝脏合成;2、7、9、10依赖VitK;凝血过程中2、5、8、13和纤维蛋白原(1)被消耗;5、8不稳定;12启动内源性凝血途径(慢),3启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