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故事是这样开始的。。。 两月前,英国伦敦市长鲍里斯·约翰逊访华来京坐地铁体验生活,对北京地铁环境直呼“太棒了真干净”;当得知全程票价仅2元时,他又大呼小叫“真便宜”。该马屁一时为京都各大主流媒体当“正能量”新闻虚火,似乎我们又获得了震惊世界的“伟大胜利”了。 转眼到了本月15号, 各京媒又播报:日前,市政府办公厅印发《进一步加强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工作方案》,提出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这意味着,2元钱全天候的地铁“通票”制将被打破。 方案明确提出,北京将加快票制研究和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立法。其中,将制定高峰时段票价差别化方案并择机出台,通过价格杠杆分散高峰时段客流压力,降低大客流风险。 这意味着,从2007年以来的北京地铁“2元时代”即将终结。 北京的地铁票价全国最便宜是一个基本事实——2元钱坐满城,这种执行多年的低廉地铁票价让全国其他城市的人羡慕嫉妒恨。 这种乐享多年的“便宜”,显然是违背了市场规律的。而要支撑这种庞大的福利,必然挤占其他公共服务的投入,因此,让地铁票价回归一个理性的空间,肯定是大势所趋的事情。也只有价格维持在一个企业自身能够正常运营,而民众也能承担得起的水平上,地铁才能最好地为公众服务。这个度,需要一个科学与合理的测算,而非拍脑门想当然行事。只有地铁公司自身能健康运转,才能更好的为公众服务。提升服务水平的方法,包括加强内部管理,厉行节约,合理使用人员,以及提高票价。提高票价,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而票价提高多少,才能解地铁公司之渴,也是一个巨大的问题,公众担忧的,也在于此。 在公众的这方面担忧并没有得到有力依据解答的前提下,任何涨价措施的出台,都会被看作是贸然和不尊重消费者,由此引来的抵触和不满,是显而易见的。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不体察民情和做好宣传纾解工作,必然会引起一些负面舆情。哪怕是一个不是专家的“专家”所说的话,也会被局部放大成代表权威机构的声音,并引来汹汹叫骂声。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当下的公共服务定价缺少必须的透明和民意参与机制。便宜便宜得不明不白,涨价也涨得不明不白。人们在混沌中接受涨价远比享受便宜更难。“涨价”和“便宜”本身,不是问题,而“不明不白”才是! 有数据显示,2011年北京地面公交出行每人次票价亏损约1.7元,轨道交通出行每人次票价亏损约为5元,并呈逐年增长趋势。地铁作为公共交通服务,大多数地方对公共交通都有补贴。北京5年前推出地铁2元票价,也正出于这样的考虑,并且受到了民众支持。现在要提价,也应当综合各种因素,重新合理确定乘客应当承担的比例,让财政补贴能够稳定持续进行下去。 政府在多大程度上承担公共交通福利,要看政府所有的财政收入和在民生中支出交通的比例。如今资源紧缺,包括价格上涨可能会对交通补贴造成压力,解决这些问题的出路就是改革,改革应该包括财政使用上的透明化,包括政府补贴的透明化、城市功能区的分割等等。但不管怎么说,靠越来越高的财政补贴绝对是不可持续的。 北京市民最稀缺的就是一个畅通、舒适的交通出行环境,从这个角度来看,未来在交通规划上应该怎么做?比如像天通苑、回龙观,我们把它们称之为“睡城”,为什么不能把一些大的医院、大的办公场所向这些地方迁移一下呢? 专家建议 社会热点问题汇报 11财政 第七小组 北京地铁票价变更??!!! 视频~ 价格制定透明、合理,广泛征求民意。 1 中间有盈利空间的话,应该向低收入家庭倾斜,让财富分配更公平。 2 未来要大力发展公交,继续倡导公交出行,改变路网状况,乃至于未来改变城市的功能化布局。 3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