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临床常见患儿以急性单纯性发热来诊。所谓“单纯”,指患儿除发热外,无其他明显表现,甚至于鼻塞、流涕也不显著。这类患儿中,发病往往在2-4天以内,上感能占80%以上,即使部分最终证明为非上感的病人,接诊时按“上感”治疗也并无原则性错误;如果有条件,接诊时建议做最基础的血常规化验,如果此前看过医生,接诊时至少加做白计分检查。2. 新生儿期单纯性发热时,要重视包被过严引起的“捂热”及喂养不足造成的“脱水热”,前期治疗以纠正不正确的喂养、补液、补水及散包降温为主,这样的孩子看上去较有活力,经过对症处理常在1天内很快恢复正常; 如果按这些处理后不好转,或者接诊时未问出“捂热、脱水热“的病史,则应警惕感染、败血症、肺炎等更严重问题,最好建议住院观察治疗,如果明确病因困难,常按”败血症“选择抗菌素治疗,并积极完善相关检查。3. 以发热为主要表现的上感,发热常在72小时内表现顽固或者逐渐变得难以控制,而于第3—5病日开始波动性下降;体温下降初期只是表现为体温较前易于控制,如:体温虽仍如病初可达39度以上,但原来一天要4—5次的退热治疗,现在只要2-3次即可将体温控制在38。5度以下。精神如随之好转常让医者更加充满信心。只是个别孩子在病初因疾病、痛苦、环境改变、药物影响等难以安睡,在疾病好转后(多在病第3—5日)有24—48小时的补偿性睡眠阶段(纯属个人推测,也许一些感冒药中镇静的药物成分累积、发热时对体能的消耗等都参与其中,总之,在患儿体温开始下降后,确实可以见到这么一些孩子睡得很多,但生命体征稳定,面唇红润、手足温暖),不能将此认为精神差的表现;应该注意:有些“上感”发热也可持续7—10天甚至更长一些,可能与该时期、地区的某种特殊病毒感染有关,常有小范围的流行趋势,近期可见到相似病儿有助于自己的判断,经验上,如果孩子起病后经过4个晚上好转还不明显,医生应该提高警惕,注意有无腺病毒、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支原体感染、不典型大叶性肺炎或者其它部位感染,应该重复全面查体、复查血常规,至少加作白计分; 对于4岁以上患儿,如果经过4个晚上发热仍无明显好转,既使未问出咳嗽/呼吸困难/急促的病史,以及无肺部阳性体征,也要高度警惕肺炎可能; 同时循初筛辅助检查结果进一步完善相关检查;我院的病历书写规范中提到:对住院3天未能明确诊断或者治疗效果不好者,一定要重新评价入院诊断,请上级医师诊视或者会诊。感觉还是有道理的。4. 如果是单一的上感,那么经过常规的对症治疗,5—7天后渐愈是必然的。其实,因为上感大多为病毒引起,发病后如无并发症,则其临床过程为自限性,也即:其好转与我们用什么药无关(相反,其迁延或反复却可能与我们不当的用药有关);医生的目光应该放得更广一些,在我们开始按上感治疗后,我们就应该问自己:如果不是上感,最可能会是什么?有没有危及孩子生命的重要脏器损伤?有没有其他疾病的线索?应该先完善哪些检查与化验?课本上都讲到要重视患儿的基础疾病,即患上感前已经存在的疾病,如: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先心病等;可以使感染迁延、扩散,影响治疗效果,我们应该重视这些问题;也因此,不要见发热的孩子只看到咽部充血或肿大的扁桃体就放弃询问既往病史、喂养史等,系统查体在任何时候都是很重要的。我们有医师遇到过:入院时被明显充血、肿大的扁桃体吸引,而没有仔细查体,结果第二天上级医师查房时见到颈淋巴结肿大、肝脾肋下都平脐了,可这些在入院病历上都描述为阴性体征,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所以提请基层医师们注意,一定不要偷懒,一定不要心存侥性,一定要养成全面查体的习惯(这一点我们下面的医生确实做的很不好),否则,就像我们站到马路中央一样,命运交于人手,出些“意外”就是时间问题了。面对任何一个病人,我们都应该对肝、心、脑、肺、肾、肾上腺、胃肠、内环境等有一个相对肯定的认知,如无症状体征可以明确,不要忘了还有辅助检查及上级医师/医院;由此我们应该铬记:不要被上呼吸道感染的诊断迷了双眼,它的损伤范围远不止上呼吸道这么局限,它随时可能对各重要器官发起突然袭击,象隐藏在暗处的小偷,借用一句电视的上台词:防火,防盗,防感冒;我常对家属说:医生眼里没有“小病”,哪怕疾病真得很“小”,医生也应该如“狮子搏兔”,竭尽全力。如果让自己和家属相信这次是一个“小病”,哪我们就危险了。在没有认识到不典型、重症手足口病的暴发性病程之前,我们有多少次被家属指责我们用药错误、治疗不当致患儿死亡?可以想象:我们现在熟知的任何常见疾病,不管你认为它怎么“安全”,我们并没有全面的掌握,总有其未知的、危险的一面;像我们可爱的宠物小狗一样,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发疯般不可理喻的咬我们一口,希望我们的新手医生们记住这一点。5. 值得注意的是:当听到医生询问“孩子发热多长时间了?”时,有些家属错误地认为“发热时间”不包括服退热药后体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