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RDX/RF纳米复合含能微球的乳液溶胶凝胶制备 643
文章编号:10069941(2010)06064305
RDX/RF纳米复合含能微球的乳液溶胶凝胶制备
张 娟,杨光成,聂福德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化工材料研究所,四川绵阳621900)
摘 要:采用溶胶凝胶技术与乳化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制备了 RDX/RF纳米凝胶复合含能微球。凝胶纳米复合含能微球的大小主
要受表面活性剂和反应温度以及时间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SEM)、比表面积仪(BET)、X射线粉末衍射仪(XRD)、差热分析仪
(DTA)等研究了凝胶复合含能微球的结构性能。结果显示:RDX/RF纳米凝胶复合含能微球大小在50~200nm之间,RDX炸药
粒子在 RF凝胶基体的纳米孔洞中均匀结晶析出。RDX/RF凝胶复合含能微球中 RDX的平均晶粒度在30~50nm之间,凝胶微球
的比表面积为56.3m2/g。粒径减小后,复合材料的热分解峰提前约33℃。
关键词:有机化学;溶胶凝胶;乳化;凝胶微球;表面活性剂;复合含能材料;黑索今
中图分类号:TJ55;O62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69941.2010.06.008
据[12-16]。这些研究都为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开
1 引 言
拓了新的途径。
溶胶凝胶方法制备得到的凝胶纳米复合含能材
目前纳米复合含能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有:机械
料多为块体材料,以一种材料填充或镶嵌在另一种材
法、溶胶凝胶法(solgel)、溶剂非溶剂法、喷雾干燥
[1-5] 料中的形式复合,因此存在空隙大,松装密度不高的缺
法、冷冻干燥法等 。其中溶胶凝胶法是较优异的
陷。在后期进行相关性能测试时,需根据实际应用需
一种方法。溶胶凝胶法可以将材料结构控制在纳米
求人为处理为粉末状凝胶产品,使其性能得到更加充
尺度水平,并使其组分良好分散、紧密混合。美国
分地发挥,因此各国学者纷纷将溶胶凝胶方法与其他
LawrenceLivermore国家重点实验室利用溶胶凝胶
方法制备了一系列纳米结构复合含能材料。Gash等 技术相结合,寻求一次成型制备凝胶粉末状产品的新
[6-8] 途径,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就是溶胶凝胶方法与乳液技
人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得到了由 FeO 和纳米
2 3
[17]
Al粉构成的纳米铝热剂。这些纳米铝热剂显示出微 术的结合。HaejoonLee 报道了乳液溶胶凝胶技
[9-10] 术制备 RF凝胶颗粒的方法,研究表明,颗粒大小受体
米尺寸材料所不具有的能量性能。Simpson 采用
溶胶凝胶法制备了多孔、低密度的 RDX气凝胶和 系组分及乳化条件影响。王朝阳[18]等人利用超声波
RDX干凝胶造型粉,压制成药柱后可进行落锤感度和 乳化技术结合溶胶凝胶方法制备了 RF有机气凝胶粉
[11]利用溶胶凝胶法 末和碳化有机气凝胶粉末,并对所制备的有机气凝胶
冲击波起爆感度测试。Cudzio
将氧化剂高氯酸铵(AP)在纳米尺度上混入高分子基 和碳气凝胶粉末进行了表征和讨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礼记》的深衣制度及设计.pdf
- 1-二叠氮甲基亚氨基-5-叠氮四唑的合成及理论的研究.pdf
- 4-氨基-1,2,4-三唑-NTO盐的晶体结构及其性能.pdf
- 1966年邢台地震的地形变.pdf
-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的电离层波动现象.pdf
- 1987年9月23日日环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pdf
- 1988年澜沧-耿马地震的震源特征及有限元模拟.pdf
- 2003年青海德令哈6.7级地震序列的震源机制解及构造含义.pdf
- 2009年4月6日意大利拉奎拉(L′Aquila)MW6.3地震的破裂过程——视震源时间函数方法及直接波形反演方法比较.pdf
- 2009年7月22日日全食引起的电离层扰动及对定位的影响.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