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3章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法规A分析报告.pdf

3第3章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法规A分析报告.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3章 国际防止船舶造成污染法规 本 章 内 容 1、1954年油污公约 2、1969年干预公约及1973年议定书 3、1969年责任公约及其议定书 4、1971年基金公约及其议定书 5、1972年倾废公约及1996年议定书 6、防污公约(MARPOL) 7、1990年油污防备公约及2000年议定书 8、美国 《1990年油污法》 9、HNS1996公约 10、2001年燃油公约 11、2001年防污底公约 12、2004年压载水管理公约 13、2009年香港拆船公约 第1节 1954年国际防止石油污染 海洋公约 1954年油污公约 (OILPOL1954) 一、产生背景  1954年4月26 日—5月12日伦敦召开  焦点: “全面禁止”还是 “区域禁止”  重点:油船的日常操作所产生的污染方 面,对防止石油污染海洋起了一定的作 用。 二、主要内容 1.适用的船舶和油类  适用在缔约国领土内登记的500总吨及 以上除军舰和捕鲸船以外,从事海上航 行的船舶。  油类:原油、燃料油、重柴油和润滑油 2 .对禁区内排油的规定  距陆地50海里以内的全部海区。  除此之外,还包括四个特定区域:亚得里 亚海禁区、北海禁区、大西洋禁区及澳大 利亚禁区。  任何缔约国有权将其领土的排油禁区扩大 到距海岸100海里。  适用于本公约的船舶不得在禁区内排放油 类和含油量超过100ppm的油性混合物。 3 .港口配备接收设备的规定  每一主要港口必须配备不致延误船期的 足够的接收设备,以接收到港船舶 (油 轮除外)上的残油。  如果港口未按公约规定配备足够的接收 设备,则港口不得禁止船舶排放油类和 油性混合物。 4.“油类记录簿”的配备  500总吨及以上的船舶均应配有 “油类 记录簿”。记录簿中的文字,应使用船 旗国的官方文字或使用英文和法文。  缔约国领土的主管当局可以上船检查 “油类记录簿”,并可将记录簿中的任 何记载制成与原文完全相同的副本,以 作为法律诉讼的证据。 5.违章事件的调查处理  当确认船舶发生违章事故后,可向该船 的船旗国政府提供该船违章书面证据细 节,由船旗国政府当局进行调查处理。  不论违章事件发生在何处,不论是在国 内还是在国外,均应按船旗国的法律予 以严厉的制裁。  这种处理方法就是传统的 “船旗国制 度”。 三、OILPOL1954 修正案  三次修正: 1、OILPOL54/62 :把适用范围扩大到150 总吨以下小船。 2、OILPOL54/69 :要点是对油轮及其他 船舶的油类排放规定了一些条件。 3、OILPOL54/71 :目的在于进一步保护 澳大利亚的大堡礁区域;对油船货油舱 尺度作限制。 四、意义 1、国际上第一个防止船舶油污公约,对 防止海洋污染起到了一些积极作用; 2、对防止船舶正常营运过程中的油污染 作出了重大贡献; 3、我国制定的防止船舶污染法规原则上 参照 《1954年油污公约》。 五、缺点与不足 1、没有对油船事故造成的污染作出规定; 2、在海洋防污染管辖权问题上,坚持船 旗国的管辖权; 3、仅仅是防止船舶油污,其他的船舶污 染物并未涉及。 六、我国参加情况  该公约于1958年7月26 日生效,其后又进 行了三次修正;  我国始终没有参加该公约;  实际上,现在该公约已失去作用,已经 被 《防污公约》 (MARPOL)全面代替。 第2节 1969年国际干预公海油污 事故公约及1973年议定书 1969年干预公约 (I

文档评论(0)

w554443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